逆流伐清

第二十六章 兵臨城下(1/3)

    感謝sunny-sn,無名先生之能人,jfre,blakeas,劍俠dd,嗚嗚...等書友的打賞和月票,祝朋友們快樂幸福。

    楊珅一邊派出軍隊在永昌城附近搶掠糧食物資準備堅守,一邊強拉民壯掘壕固城,一邊下令召回周邊縣鎮的部隊,一邊繼續監視刺探明軍的動向,又派人向大理和洱海衛(現祥雲縣)的剿撫後鎮請求援助。

    一連串的措施采取後,楊珅又接受了甘陝綠營遊擊邵夢凱的建議,準備了對付明軍陽門陣的物品和手段。

    應該是萬無一失了吧?楊珅走在城牆上,望著城下忙碌掘壕立樁的民伕,又抬頭看了看**辣的太陽。雨季過去了,已經連著有十沒下雨,很多喬木落了葉,季相轉變很明顯。

    明軍這是先下手為強啊,楊珅輕輕拍了拍城垛,麵前騰起一團幹燥的灰塵,他皺了皺眉,向前走了兩步。雨季結束,本來應該是我軍采取行動,出邊攻剿的時候。現在卻反了過來,明軍率先轉守為攻,他卻隻能守城龜縮。

    占了大半滇省,倒好象是背上了負擔,楊珅終於有了這樣的感覺。昆明、大理、永昌、楚雄、姚安、曲靖、玉溪這幾個重鎮,再加上更的縣治,滇省的軍隊經過分薄駐守,除了昆明的重兵外,其他地區的機動兵力竟然捉襟見肘。

    “大人。”遊擊邵夢凱帶著兵丁和民伕上了城牆,上前施禮。

    楊珅收回思緒,笑著點了點頭。雖然他是總兵,但還是初來乍到,對這些屬下將領也以懷柔拉攏為主,“邵遊擊,讓他們把炮搬去西麵吧,你和我一起巡視城防。看看還有什麽疏漏。”

    “是,大人。”邵夢凱把這差使交給一個軍官,便隨著楊珅一起在城上巡視。

    永昌古城,曆史悠久,是在南詔國王盛邏皮時始建的,也就是唐朝開元年間,時稱“柘俞城”。在洪武十四年,被麓川思倫發所毀。十六年築新城,仿照南京城的規劃。把太保山劃歸於內,對永昌城建設做了統一布局。城東、南、北城牆高各二丈二尺,西城牆略矮一點。嘉靖二十八年又增築西城,永昌城才發展成周長十三裏又十四步,有八座雄偉城門的城池。

    盡管城池還算堅固,但永昌卻有一個缺陷,那就是沒有護城河。曆史上要到清道光年間,永昌知府才率民挖掘濠池。從易羅池和磨房溝引來河水,形成了一條護城河。繞城向東流去。

    “夢凱。”楊珅直接叫著邵夢凱的名字,以示親近,指著城下已經成形的壕溝,道:“聽你過敵軍的火炮犀利,但射程較近。你看這壕溝的深淺和距離,是否能阻遏敵火炮轟擊?”

    邵夢凱沒有了張勇這個老上司的照顧。變得頗為謹慎心,裝模作樣地看了看城下,估算了距離,道:“大人布置得極好,壕溝距離適當。城上火炮又居高臨下,定能壓製敵人。”

    楊珅微微一笑,道:“大敵當前,可不是這些虛話恭維的時候。依你看,明軍能有幾多人馬,圍攻城池,我軍又勝算幾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