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第一章 有借無還(求收藏)(1/2)

    從宋朝開始,隨著中國航海及商業貿易的發展,中國人移居海外及越南的人數逐漸增多。宋朝末年,由於中原動蕩,遺臣義士也多逃奔越南。明成祖時期,出於政治及經濟文化的原因,曾遣鄭和七次遠航西洋,占城為首站必到之地,加強了相互的往來,對華僑移民又有重大影響。

    到明中葉,兩國互舶貿易極盛,廣東、福建人士赴越南經商者日漸增多。另外,明成祖時調滇桂兵八十萬入安南平亂,到明宣宗放棄安南時,大部分士兵隨員留居在了越南,從事農業、開礦、商業等行業。

    周山便是滇桂華裔,既居安南,便要交稅納糧,已經曆經數代。黎、莫爭位,莫、鄭交兵,鄭、阮對峙,大打打不斷,近百年來安南就沒消停過。周氏也深受其害,在賦稅多如牛毛的壓榨下,家境也是每況愈下。不僅祖輩開懇積攢的土地被變賣得隻餘兩畝坡地,連他也在征兵作戰中成了傷殘。

    就在一家人苦捱度日,不知什麽時候便會饑困而亡的時候,運氣卻一下子砸在了周山的頭上。幸好,幸好自己還會點漢話,周山不斷地感到慶幸,偷偷捏了捏懷裏**的銀子。自己咋就成了村長,又給銀子,又讓自己主持發糧食,還讓自己把華僑華裔組織起來,維持村裏的治安。

    走過一座大院落,周山才從做夢般的幻覺中驚醒,狠狠地瞪了一眼那寬大氣勢的黑漆大門,吆喝的聲音不由得高了起來,臨了還狠狠地啐了一口。

    該死的阮大戶,這下子該倒台了。這分的糧食就是從他家搬出來的,以後不定還要分你的地,分你的財產。

    嗯,剛剛那個阮家姐哭起來倒是挺可憐的。我呸,人家明軍又沒幹別的,隻是借你家的糧食,還打了欠條呢!咋就跟個守財奴似的,和她老爹一樣的吝嗇黑心。想起阮大戶掐著脖子要糧收稅的可惡,周山頓時覺得阮家從老到,一點也不可憐,對,就是不可憐。

    ……………

    咱們是大明王師,仁義之師,不能強搶硬奪,打欠條就對了嘛!朱永興看著書記官把這遝廢紙收好,不禁嘿然一笑。打家劫舍都能落個好名聲,這好事哪能不去做呢,要多做,不讓做不行。

    駐守村子的十名軍士已經挑選出來,正由宣教司的官員訓話,可有幾個家夥的眼神有些飄忽,直往前來領米的隊伍中瞟。

    混蛋,人家姑娘穿得暴露,不,是衣裳襤褸,你們也不能如此沒有定力嘛!看誰機靈,到阮大戶家借幾件好衣服給人家穿。要是這點招術都不會,那就活該打光棍。朱永興翻了翻眼睛,沒好氣地一擺手,上馬走了。

    是駐守,其實就是仿效後世的警察派出所,維持下治安,給華裔和願意歸附的窮人撐撐腰,但太過分了也不行。取卵是可以,殺雞還不是時候。

    對於朱永興不緊不慢地推進速度,那嵩感到不解,這分明是給安南鄭氏調兵遣將的時間。要按他的想法,應以騎兵猛烈突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潰敵人,不給其集結抵抗的機會。

    朱永興耐心地向那嵩解釋道:“當年我大明也曾收複安南,但越人抵抗不止達二十年,終於耗盡了朝廷的耐心財力,退出了安南。其一是朝廷派至安南的官員,往往以高壓控製,使當地人大感困苦;其二是鯨吞太甚,明軍雖多,但分布地域也廣,各地乍服乍叛,軍隊疲於奔命,如陷泥潭;其三則是陳朝未失人心,以興複陳室為號召,越人從風響應,聲勢浩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