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紅年代

第193節 半途截胡(2/4)

    譚薈曆不敢招惹乜通,悻悻的瞪了盧利一眼,跟在同伴身後,拉開椅子坐了下去;魏來財這時候才有時間給盧利介紹,“利記,通哥是咱們香港餐飲業公會的會長。”

    盧利一愣,對方的來頭這麽大是他沒有想到的;所謂公會,是一種介乎於民間和官方之間的組織,因為香港的主要經濟架構是以來料加工、轉口貿易,特別是二、三類產業為主,其中也包括相當發達的餐飲業,這一行的執業者大多是中國人,在最初的時候,華人受英國人的欺淩,於是各種自發組織的團體應運而生,也就是現代的這種商業公會的最初雛形。

    進入到7、80年代,經濟形勢一片大好之外,港英政府也加大了打擊貪腐的力度,對於遍布香港的各處公會而言,這當然是一個利好消息,公會的主要職責也從最初的維護會員的團體利益、規避來自社會各個角落的人士的侵擾,轉變為更加具有行業的實用性,例如菜品的定價、新作的推出等等。

    以盧利今時今日的地位,真是不敢勞動乜通的大駕的,他這一次過來,還是為了蕭遠大鬧酒席一件事;這件事經過蕭遠之口,弄得盡人皆知,寧凝南自然焦頭爛額,乜通身為會長,也好過不到哪裏去,畢竟‘以次充好、坑害顧客’這樣的罪名要是屬實的話,對於香港整個餐飲業都是極大的負麵新聞,因此他甚至親自到九龍苑去過,不過當時還沒有查出來情況的原委罷了。

    等到他拿到寧凝南的反饋消息,親自和寧凝南到蕭家解釋過之後,也開始對這件事有了好奇之心。作為公會的會長,乜通家學淵源,他的曾祖父在這個行業中大大的有名,正是當年以華人做西餐店的第一人!名叫乜支豪——乜支豪做西餐可不是在香港,而是在清末時代的京城;他是總署大臣張蔭恒的廚子!

    光緒二十七年的時候,德國亨利王子訪華,身為總署大臣的張蔭恒出人意表的安排光緒皇帝降座與其握手——這在守舊派看來,無疑是悖逆祖宗、忘卻我朝上國儀體的舉動;這還不算,在安排兩個人進茶點的時候,更是讓自己府中的廚子——也就是乜支豪——親自準備西點;這種做法在內務府看來,無異於公然造反!因此動了李蓮英,在慈禧麵前屢屢進饞,不久之後。張蔭恒被禍被殺,乜支豪雖然是張府的下等雜役,卻也不能免罪,給發往烏魯木齊軍前效力。一直到滿清倒台,才得以返回家園。

    因為這樣的一重經曆,在乜支豪到了香港之後。很快就成為包括港督在內的眾多英國人爭相延請的對象,乜支豪也因此存下了大大的一筆家貲,不過老人雖然因此發了財,卻絕不願意後輩走自己的舊路,一直到死,都沒有把這一門獨到的手藝傳給徒弟以外的任何家人。

    乜支豪的兩子兩女自然不敢違逆老父親的訓誡,而且來也怪,他們的血液裏似乎也沒有這方麵的分,平平淡淡的度過一生。一直到民國二十三年,也就是乜支豪去世三年之後,乜通出生了。這個孩子長到七八歲的時候,就能憑借入口的食材,大人似的出品鑒的話來,“今的萬魚豆腐不好吃。一定是張媽不好受了。”所謂的萬魚就是指魚籽。

    家人叫來張媽一問,果然如是!女子在每個月的幾裏,都會因為生理上的變化。而導致口味的失調。但就是這樣一點點具體而微的差別,他一個孩子就能嚐得出來?乜父歎了口氣。雖然百般不願意讓孩子做這個伺候人的差事,也不得不承認,他生就是吃這碗飯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