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天書

第一百七十七章 謎底(2/3)

    溫亞儒琢磨了一下,沒有理解吳迪的意思,鄭竹雅也不服氣的看著他,如果照他的法,那她豈不是十幅裏錯了八幅半?作為一個從就接觸這些畫的未來的鑒賞家,這讓她怎麽接受得了?

    吳迪看著他們兩個的表情,無奈的苦笑,沒想到把這姑娘得罪的狠了。他們都沒有注意到老鄭此時的表情,在吳迪出三幅真品時,老鄭就顯得很吃驚,直到吳迪講出半真半假,他即便極力掩飾,臉上那扭曲顫抖的肌肉卻出賣了他的內心,隻怕此刻正如驚濤駭浪般難以平靜。

    鄭竹雅又將蔡襄的尺牘看了一遍,仍然覺得沒有任何問題,遂問道:

    “吳大哥,這幅尺牘絕對是蔡襄的手跡,不知道你是從哪裏判斷它是假的呢?”

    吳迪暗自苦笑,從吳迪哥哥到吳大哥,看似一字之差,距離拉遠了不少啊。不過,他又沒有別的心思,管這些做什麽?

    “這幅尺牘,仿的極真,從筆跡上幾乎找不出破綻,但是,鑒定一幅書畫作品,應該從軟、硬兩方麵來看。軟者,是指作者的筆力與意境,硬者為其所用的紙張、筆墨以及一些印鑒……”

    鄭竹雅反應很快,張嘴就喊出了吳迪背後的意思,

    “你是這紙張有問題?”

    “沒錯,這紙張正是貼上所澄心堂紙,這種紙在北宋時就極為罕見,所以當時的製墨名家潘穀,亦是著名造紙家,曾仿五代澄心紙製作紙品。詩人梅堯臣為之作詩,詩曰:“澄心紙出新安郡,觸月敲冰滑有餘;潘侯不獨能致紙,羅紋細硯鐫龍尾。”潘穀所造宋仿澄心堂紙,紙質膚卵如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冠絕一時……”

    “你是這紙是潘穀仿製的澄心堂紙?那又有什麽關係?還是不能明這字不是蔡襄所書啊?”

    “唉,丫頭,你就認輸吧。蔡襄生於101年,卒於1067年,而潘穀則是宋徽宗之後的名匠,這中間差著幾十年呢,蔡襄怎麽可能用這種紙張寫字?”

    鄭竹雅如見鬼魅,看向吳迪的目光都變了,這人怎麽能厲害到如此地步?

    “唉,我研究了半輩子,也隻知道是假,卻不知道假在哪裏,沒想到五竟能一語道破機,佩服,佩服!”

    老鄭比他女兒好了不少,但也是一陣唉聲歎氣。

    沉默了半分鍾,鄭竹雅鼓足勇氣,問道:

    “那郎世寧的畫呢?”

    “郎世寧、艾啟蒙、王致誠、安德義合稱大清四洋畫家,其中,王致誠的畫作更加注重解剖結構,富有立體感和皮毛質感……”

    “我明白了,這是王致誠仿郎世寧的畫作,可為什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