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之山寨英雄

第二零六章 世界經濟危機的序幕(4/4)

    此時中國在美國、德國大量地收購機械,自然不可能全部砸在自己手裏,因為這會嚴重打擊中國的機械製造業,中國隻留下那些對中國有用的機器;中國要借著這次機遇,一舉讓中國成為擁有完整工業體係的國家。至於多餘出來的機器產品,中國有個好下家,那就是蘇俄。這些年蘇俄在約瑟夫同誌的帶領下搞得很不錯,198年約瑟夫同誌。否定了列寧的經濟政策,學習中國搞五年計劃,傾全國之力大搞工業化。

    由於蘇俄現在拿不出什麽值錢的東西與中國交易,所以蘇俄來華談判的代表。急得頭發都快掉光了卻一直也想不出什麽好的辦法。

    什麽拿糧食換,拜托,現在美國人把牛奶倒河裏,把麥當沙子一樣丟棄。一隻羊賣一美元。俄國難道還能拿出比這還低的價格。拿礦產換,這個到也行,不過蘇俄不是一直在拿礦產換呢嗎。到現在還差著五年的礦產還量呢,難道俄國找到什麽大礦了。土地換機器到是可以,隻是蘇俄談判的代表還想留頭腦袋吃飯,所以這個條件可以沒有。於是在中方談判人員的各種努力提點之下,蘇俄談判代表終於出了一句,“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我們就隻剩下人了。”

    中方代表立刻笑了,人我們需要啊,我們不光需要高級人才,我們更需要一些吃苦耐勞的人才,比如工作性質十分危險的礦工。現在中國人條件都好了,大家誰也不原意下礦幹活,如果蘇俄能提供相應勞動力的話,那麽中方是非常願意接受的。

    經過中方代表,細致周道的講解,蘇俄代表總算聽明白中方想要什麽了,中方想要的根本不是他們的吃苦耐勞的工人,中方想要的是一群不用付工資的奴隸。俄方談判人員十分懊惱中方的不實在,你們有這個想法早啊!現在反對約瑟夫搞集體農莊的壞分子那麽多,監獄裏早就裝不下了。這些人養著還浪費糧食,交換給中國還能得到國家急需的工業設備。

    於是一項極為肮髒的交易就這樣被秘密地達成了。在遠東在西伯利亞極端苦寒的地區,有著非常的自然資源,但開發這些資源的難度不是一般的大,中國人是不願意到這些地方工作的。但這些對於俄國人的身體來,還是可以忍受的。於是在荒涼的西伯利亞,出現了一座座類似集中營的奴隸場。這些奴隸廠被掩蓋成蘇俄向中方投資某礦產公司的名義掩蓋下建成的。這筆交易一直持續了十年時間,蘇俄向中國提供了不少於五十萬的奴隸。

    這些人為中國開發北方西伯利亞遠東,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當然中國遣返這些奴隸的時候回到蘇俄的不足十萬人。而中國人為此付出的代價隻是一些極為低廉的工業機器。

    這也是後世許多曆史學家爭論的焦點,因為在這些地方發現了許多萬人坑,一部分學者認為這是中蘇合手犯下的罪行,是反人類地,中俄應對此付出補嚐。一部分學者辯駁的觀點是,中方隻是向蘇俄雇傭了勞動力公司。而且中方也是付也了金錢代價的,這種不人道的行為,隻是蘇俄單方麵的事情。(未完待續。。)u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