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之山寨英雄

第一八六章 中德再談判(2/4)

    楊增新從張樹楠那裏聽來的貓論,相當於吃了一顆定心丸,果斷地投入到了李長庚麾下。如今中國的格局除西南外已經基本安定下來。李長庚在次回到與德國人的談判桌前,關於中德合作開工凱撒級戰列艦的相關談判。

    對於德國人來,中國要造凱撒級戰列艦理論上是好事,但他們更傾向於同中國合作生產全新的排水量在一萬噸左右戰列巡洋艦,或是前無畏級戰艦。

    而李長庚更決心於生產兩萬七千噸的凱撒級,一是凱撒級的設計生產技術德國人已經掌握的十分完善了,引入到中國可以直接下單生產。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海疆萬裏如果沒有幾艘鎮國重器是不行的。中國身邊可是有一個海上惡鄰,要時刻防備著。別看現在裕仁跟李長庚兄弟一樣,賴在中國不走,但這子用張汗青的話,蔫壞蔫壞地。看著有點木納,但心思賊多。

    李長庚也早就看出裕仁遠不向他表現出來的恭敬,實際上裕仁的權力野心是極大的,跟據情報部門傳回來的消息,裕仁從日本出來是周遊列國,不過是為了離開日本海陸軍相鬥的惡圈。日本海軍是站在裕仁這一邊的,所以一但裕仁成為皇,那麽他一定會投桃報李,全力支持海軍發展。

    雖然後世華盛頓條約的十年時間是全世界海軍放大假時期。但真的是放假嗎?那隻是樂觀的法!實際上任何一個列強都沒有放鬆這一個時期海軍建設。隻不過大家被一戰前大家集體燒錢造無畏級戰列艦給嚇怕了,大家都在這一時期憋著勁設計排水量更大,火炮更粗的戰艦。從而取得海軍優勢。

    德國人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而德國又無法名正言順地生產戰艦,而不生產戰艦,時間一長在想跟上世界戰艦的主流發展潮流,就已經不可能了。在加上技術工人的流失,造船體係的老化。這種損失是德國人最不願意接受地!

    這才與李長庚一拍即合地要合作生產戰艦。當然合作生產戰艦大體並不複雜,但要細節的話。那簡直要複雜的要命,造軍艦可不光是建一個船塢那麽簡單。那幾呼涉及到一個完整的工業體係方方麵麵。

    眼前來看中國人肯定是吃德國人虧的,但長遠來看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將來就是想花錢德國人還不一定願意幹呢。李長庚來看這次中德合作,對於中國來是一次難得的戰略機遇期。所以李長庚的想法是從難處著手。把難的學會了,中國的造船工業就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李長庚私下對王永江和顧維鈞:“我們一定要一口咬死,就要凱撒級戰列艦,因為這艘戰艦是德國人造艦的最高水準,如果我們能把這個製造能力從德國人手中學來,基本上德國人的造艦技術我們就到手個七七八八了。現在不是我們考慮節省財力、工業能力還有差距的時候。”

    王永江點了點頭,“委員長,我看德國人的顧慮主要是怕一下把我們的胃口養刁嘍,以後合作對我們就沒有了優誘惑。他們應該是打著逐步地調動我們的胃口的主意!”

    黃鶯以她一慣話大膽的方式接道:“德國人的擔心無非利益而已,那我們就一定多訂他幾艘艦,通過和德國人談判我才了解。一艘戰列艦的建造周期長得可達六七年,短的也要兩三年,造艦款也是平攤到造艦周期的每一年,如此一來我們現在的財政最多可以負擔四艘戰列艦同時開工建造。我想這應該可以滿足德國人的胃口了吧!這可相當於德國在1910年同時開工凱撒級的數量。”

    郭東林笑道:“鶯子,你這個錢袋子膽子大,咱們國內的工業水平可達不到同時生產四艘戰艦。也沒那麽大的船塢碼頭,怎麽也要先開工一艘先試一試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