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之山寨英雄

第一四零章 看工業收遺臣(2/2)

    “原意為你效命,各位請隨我來……!你們現在看到的是15馬力單缸兩衝程柴油機生產線,這種柴油發動機將裝載在四輪拖拉機上,采用曲軸傳動,這種發動機的優點是製造成本低廉,生產工序簡便,易於維修,低速傳動性能好。現在共有八條生產線在全力生產,年產量達到十萬台。”

    李長庚拍拍阿西莫夫的肩膀語重心長地道:“還要努力啊,美國人的型車明年預計產量是500萬輛,你這才十萬台柴油機差得太遠了。”

    阿西莫夫笨拙地敬了個軍禮:“總司令請放心,明年咱們新工廠完成擴建後,這種十五馬力的柴油機,預計產量將會到到80萬台。”

    “好,你現在就招工培訓,後年咱們產量要在翻一翻,我們這麽大一個國家,一年至少要00萬輛產量才能滿足需求,這種發動機非常經典,我看在過二十年也不過時。在看看別的!”

    李長庚與阿西莫夫的對話,讓一群老學究深感震撼,要不是看到整個哈爾濱工業水平,在北京聽到這樣的話,肯定當成吹牛沒邊了。

    阿西莫夫帶著李長庚一行人來到15馬力拖拉機裝配車間,巨大的裝配車間,忙碌有序的工人,幾分鍾就下線一輛拖拉機。

    “這是四輪拖拉機,別看沒有汽車起眼,我們卻裝配了世界最先進的離合變速器和泵噴油器設計,尤其是總司令提出的這種飛輪穩定設計,利用飛輪的慣性完美地解決了柴油機連續穩定作功的問題!先生們,下麵我讓人演示一下,這種車的能力。”

    砰砰砰砰,隨著一陣刺耳的聲響,一輛十五馬力的四輪拖拉機連上車廂發動起來。

    拖拉機在試車場開了幾圈後在車廂裏裝上一車煤,運送到工廠的鍋爐房卸載後,在次換上十齒懸掛犁,表演下機耕。這時一輛剛剛下線的55馬力履帶拖拉機上場了,履帶拖拉機用前麵的大鏟,幾分時間,就將地麵的雪推成一堆,然後掛上5齒懸掛犁,表演了兩圈後開進庫房。

    李長庚笑道:“這是剛剛投產的55馬力履帶式拖拉機,功率大,馬力強,適用於各種地型耕作。雖然缺點也不少,比如履帶容易鬆懈脫落,冬啟動困難,但不管怎麽,它完美的解決了東北農耕人手不足的問題。”

    張樹楠連連點頭:“總司令之前在車上到的這大工業發展策略,老夫還不以為然,如今看來真是老朽無知啊!佩服、佩服!在沒來東北之前,諸位誰能想到在中國有這樣一塊地方,總司令開疆擴土是功在當代,總司令用三年時間在東北開創這樣的工業局麵是利在千秋啊!老朽為下黎民給您磕個頭!”

    “對,男兒膝下有黃金,隻跪地君親師,現在民國也不講究這個了,可我還是得給總司令誠心誠意地磕個頭!”袁大化也跟著要往地下跪。直、皖兩係的遺臣們見有元老帶頭,自然也是樂於跟從,一是確實被東北的興旺震撼到了,二是這些人來也是為了求官做的,這個頭磕下去也有表示臣服的意思在時碩。

    李長庚連忙攙扶起張樹楠和袁大化,嘴上連受不起。目地答到了,在浪費時間就沒有意義了。

    一行人走馬觀花地參觀了一通,在次回到哈爾濱的標誌性建築東方大廈的會議室裏麵,開始了正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