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之山寨英雄

第一零三章 胡蘿卜加大棒的談判(2/2)

    還有一點紡織這種勞動密集型產來,體力要求不高,需要的是長時間的機器性重複,需要耐心細致,女性更適合這樣的崗位。而中國的城市女性大部分屬於家庭閑置勞動力,把這些人利用起來,等於在給國內增加三分之一的勞動人口。但這個環節還有一個缺點那就是運輸所產生的費用,如果我們想把產品賣到歐洲,就要和歐洲同類產品競爭,歐洲紡織品有技術優勢、有質量優勢。我們有什麽?我們唯一可以和歐洲人競爭的隻有一個,那就是成本優勢,或者人力成本優勢,我們有充足低廉的用工成本,隻要東西賣得賤,就不愁市場不認可。

    輕工業產品有一個規律,那就是規模越大就成本優勢就越明顯,而市場的消費量也會隨之增加。”

    段祺瑞端起桌上的杯子喝了口茶,想了一會眼光一閃,似乎找到李長庚話語中的漏洞“段某有些懂了,可是東北自治政府有能力來完成你所的關稅收退稅嗎?”

    李長庚能把話到這個份上,自然不怕段祺瑞發問,“東北自治政府自從收回關稅以後,三年來一直執行著保護型稅收政策,通過實際情況來看,效果非常好,當然這裏麵有歐戰的因素在內,但整體來看,這樣的政策是有利於國家工業化進程的。以前關稅掌握在外國人手中,人家是想怎麽收就怎麽收,實際上正和我所的保護型關稅政策倒過來,怎麽有利於外國人,人家就怎麽收。

    所以關稅的重要性關呼國內經濟長遠發展,想急於求成是不行的,這是我們黑龍江政府作出的關於托管中國關稅實施計劃草案,其中規劃了從價關稅、從量關稅、混合關稅、選擇關稅、滑動關稅的收取辦法和實施細則,總統和總理兩位請過目一下。”

    李長庚完,讓秘書拿出一份十六開二十厘米厚的大部頭,擺在桌上,徐世昌和段祺瑞頓時明白,李長庚這是早有打算,今是有備而來,也看出東北自治政府的野心,決不是偏居一偶的打算。李長庚輕鬆自信地笑道:“這隻是一個草案,具體實施的時候還要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作出大量修正和刪改。”

    徐世昌翻了幾下,就將草案推給段祺瑞,敲了幾下桌子,對李長庚道:“啟明真是有心人啊,可否給徐某和總理一些時間,詳細了解一下,另外這件事情最好經過國會批準才有權威性嗎?”

    “大總統的不錯,不過庚聽最近直係那些人對現在的國會的合法性有非議啊。我覺得這事有大總統和總理點頭就是了,國會那幫人不過是走個過場罷了。不瞞兩位,這次長庚來北京先與兩位談個意向,下一站就是到上海,與那些買辦們在談一談,大家都通了,才好實施嗎,東北自治政府雖然在這件事上是有好處的,但也冒著極大的風險。不讓南方那些人安心,是會出大亂子的。”

    威脅,**裸的威脅,圖窮匕見了!徐世昌和段祺瑞這才明白,李長庚來談判的底氣何在。又為何把他們倆誆到這飛艇上談判的目地。人家這是一手胡蘿卜一手大棒,聽話就給你們上交點關稅,讓你們在中央坐安穩。不聽話,人家就支持直係,相信直係為了得到東北自治政府的支持,一個看得見摸不著的關稅也算不得什麽!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