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之山寨英雄

第二十八章 從中國夢到大國崛起(2/2)

    從世界文明發展方向上講,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迫使歐洲實現了從農耕文明向海洋文明的艱難轉變,並使西方文明在世界範圍內rì趨強盛;而東方文明則因沉醉於一時的輝煌而逐漸保守,對曆史機遇反應遲鈍,將海洋拱手送給西歐,導致東方文明的式微。回顧這段曆史,我們能更清楚地發現: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正是西方文明與東方文明不同發展方向的分水嶺。

    對於這場戰爭本身,君士坦丁堡要塞攻防戰,也值得後世軍事曆史學家深入研究。這是一場大炮與城堡的較量。此前,高度發達的築城技術讓攻城部隊望而卻步。而在君士坦丁堡之戰中,大炮發揮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從戰爭的配角一躍成為戰爭之神。

    在君士坦丁堡陷落前四十八年的一,非洲的海岸線上,馬裏人驚奇地在海麵上看到了一張巨大的風帆,接著漸漸看清風帆下的大船,在接著,一艘、兩艘、三艘……直到馬裏人數也數不清。他們看到的是大明帝國的鄭和艦隊。這是一支由兩百多艘體形巨大帆船組成的艦隊。

    這支艦相比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國家都要強大的多,以致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都無法與之匹敵。在鄭和下西洋的船隊中,有五種類型的船舶。第一種類型叫“寶船”。最大的寶船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載重量八百噸。這種船可容納上千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隻。它的體式巍然,巨無匹敵。它的鐵舵,須要二,三百人才能舉動。第二種叫“馬船”。馬船長三十七丈,寬十五丈。第三種叫“糧船”。它長二十八丈,寬十二丈。第四種叫“坐船”,長二十四丈,寬九丈四尺。第五種叫“戰船”,長十八丈,寬六丈八尺。可見,鄭和所率領船隊的船隻,有的用於載貨,有的用於運糧,有的用於作戰,有的用於居住。分工細致,種類較多。我們可以,鄭和的船隊是一支以寶船為主體,配合以協助船隻組成的規模宏大的艦隊。

    這支艦隊在海上航行了二十八年,14年,6歲的鄭和在托付王景弘將艦隊安全帶回故國之後,溘然長逝。這支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東方船隊在四個月後抵達南京,但再也沒有第八次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之中。

    在鄭和逝世的六十四年後,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第一次到達東非。當這群興衝衝的歐洲人迫不及待地拿出玻璃珠等玩意兒準備與當地人交易時,當地人不屑地撇撇嘴,向歐洲人展示了他們祖傳的東方特sè官服官帽和瓷器,並告訴這些目瞪口呆的歐洲人,很多年前,一群黃皮膚的來客曾帶著大得多的艦隊和他們一樣來到這裏,如果你們的船像房子,他們的船就像整個村莊。曆史也許會記住這一刻,因為從此開始,東西力量的對比,發生了悄悄的變化。我們就從第一個殖民大國葡萄牙講起!

    李長庚在燈下奮筆疾書地寫著,時而用筆記本查一下中國大百科全書中的史料。一、兩、三就這樣過去。

    求收藏,求推薦,求包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