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我是賈璉

第71章 世惡道險 蠱惑人心(3/4)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周皇後在後宮裏並不能做到一言堂,宮裏還有一個太妃。這位董太妃也是個識趣的,人老珠黃了不住西山皇家莊園,不在太上皇跟前呆著,安心的呆在宮裏。

    是不是太上皇的耳目呢,周皇後判斷應該是的。畢竟這位太妃在宮裏並不安分,經常會出來顯示一下存在感的。

    這麽一個現狀麵前,周皇後也很無奈,但卻又無可奈何。

    ……

    李亨這邊拆開信封看了一眼,一千兩的山西張記票號開出的銀票,一百兩一張共十張。

    這錢辦一家報社,應該是綽綽有餘的。

    被皇後教訓一番後,李亨變得沉穩了一些,沒有著急立刻聯係賈璉,而是先去了內務府。

    當年太祖一共下令鑄造兩套銅活字,因為銅太貴了,文武百官堅決反對,最終隻造了一套,留在內務府下的印刷局內。

    李亨去了一趟內務府才知道,活字印刷的核心技術不在活字,而在印油。印刷局這邊每年印刷活計不多,通政使司的邸報,朝廷的布告,官方印一些書籍。

    太上皇登基之初,有大臣上奏,印刷局印書銷售,與民爭利,太上皇“從善如流”,放棄了印刷局的對外業務。導致現在內務府的印刷局,空有活字技術,卻難得有發揮的餘地。

    民間的印刷主流還是雕版印刷,許多匠人因為印刷局半死不活,紛紛當了逃戶。昔日五千餘人規模的印刷局,如今匠人不過三百餘人。

    民間一直沒有出現金屬活字印刷的原因非常簡單,成本太高了。

    當下的大周朝,銀賤銅貴,用銅造活字成本下不來,還有就是印油的售價也高。

    怎麽說呢?這就好比明末的紡織機器,不是沒有出現效率更高的紡織機,而是因為人工台便宜,初代紡織機的織布質量不如技術成熟的老紡織機,導致市場競爭力不如老紡織機。

    印刷業也是一樣,因為讀書成本高,導致讀書人是人口總數中的極少數。本身市場的存量就不大的前提下,雕版印刷的成本更低,技術更成熟,印刷出來的書籍比活字印刷更為精美,反過來遏製了活字印刷的技術發展。

    所以說,任何一種新技術在這個時代,如果不是立竿見影的能看到更大的利益,是很難有生存空間的。至於農業技術的進步,你能指望一群收租的地主去提高農業技術麽?這幫人甚至連修繕水渠的動力都沒有,哪來的發展農業技術的動力呢?

    李亨的身份擺在那裏的,很輕鬆的搞定了內務府方麵的印刷事宜。甚至在價格方麵,印刷局那邊也表示隻收一個成本費用,原因也很簡單,那麽多工匠總是要幹活的,如果沒人幹活,印刷局都不好找借口向內務府要撥款。

    現階段,李亨的舉動符合印刷局的利益,對麵也很有合作熱情。

    花了兩天的時間,搞定了印刷的事情後,李亨派人去找賈璉,接過吃了個閉門羹,下人表示,有話找寧國府的蓉哥兒傳話。

    這個事情一開始給李亨氣的不行,但吃過虧的李亨很快冷靜了下來,讓人去找賈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