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筆記秦始皇陵

第4章 秦稱帝立製,即亡國(1/3)

    引用:

    稱帝立製: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

    秦王政滅六國後,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

    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帝”。

    同時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乃稱皇帝。

    他還繼續執行孝公變法以來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強君主專製,削弱舊貴族勢力,提拔由軍功而上升起來的貴族。

    此外,他還信奉陰陽家所提出的“五德終始”說,認為秦是水德,周是火德,水能克火,因此秦得天下,故以十月為歲首。

    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廢除分封製以後,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縣製和官僚製。

    初分全國為36郡,以後隨著土地的擴大增至46郡,定鹹陽(陝西鹹陽市秦都區)為首都。

    中央政府最高的官僚是丞相、禦史大夫和太尉,亦稱“三公”。地方郡的長官為守,縣的長官為令。

    郡縣製初步打破了血緣關係的宗法製,封建製、官僚製則代替了貴族的世襲製。

    長期分裂局麵造成的影響,使秦始皇非常關心六國舊地的動靜,擔心六國舊貴族圖謀複辟。

    為了防止割據的再現,秦始皇把六國富豪和強宗十二萬戶遷到鹹陽,另一部分遷到巴蜀、南陽、三川和趙地,使他們脫離鄉土,以便監視。

    他把繳獲的和沒收的武器加以銷毀,在鹹陽鑄成十二個各重千石的銅人。

    又下令“墮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盡可能消滅封建貴族依以割據的手段。

    為了控製廣闊的國土,特別是六國舊境,秦始皇還修建由首都鹹陽通到全國各地的馳道, 東窮燕齊,南極吳楚。

    他自己多次順著馳道巡遊郡縣,在很多地方刻石紀功,以示威強。

    為了加強北方的防務,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又修築由鹹陽經過雲陽(今陝西淳化西北),直達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的直道,塹山堙穀千八百裏。

    在西南地區,還修築了今四川宜賓以南至雲南昭通的五尺道,於近旁設官進行統治。

    秦統一以後的十幾年中,秦始皇維持了一支龐大的軍隊,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官僚機構,進行了多次的大規模戰爭,完成了巨大的國防建設和土木建築。

    據估計,當時全國的人口約為一千多萬,而當兵服役的人超過二百萬,占壯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

    秦二世時期,農民生活悲慘,穿牛馬之衣,吃犬彘之食,往往在暴吏酷刑的逼迫下逃亡山林,舉行暴動。

    這種種情況說明,急政暴虐激化了社會矛盾,秦始皇在完成統一事業的同時,也造成了秦王朝傾覆的條件。

    變亂紛起:

    參見:秦末農民戰爭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即位。他進一步加重對農民的剝削和壓迫,以“稅民深者為明吏”,以“殺人眾者為忠臣”。

    他令農民增交菽粟芻槁,自備糧食,轉輸至鹹陽,供官吏、軍隊以至於狗馬禽獸的需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