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大航海

第十章 內戰與外戰(1/2)

    周胤根本沒讀過這首詩,哪裏知道這是曹艸什麽時候寫的,他扭過臉哼了一聲,不屑一顧:“管他什麽時候寫的,總之你對這個老賊都不應該如此敬重。”

    “不然。”孫紹一擺手,從容自若,大橋見了他這副模樣,心裏忽然有些異樣的感覺,眼前的這個孫紹氣度沉穩,渾不似從前的那個急躁輕佻的樣子,讓人下意識的對他有信心。更何況他現在談論的是她一直心儀的英雄曹艸,自然更是上心。她當然知道這首詩是曹艸征烏桓回師時所作,隱隱約約的已經猜到了些孫紹的理由,而那個理由,似乎也正是她要向小橋解釋的,但從孫紹嘴裏說出來,就理由氣壯多了。

    “建安十二年,曹公北征烏桓,輕裝急進二百裏,與蹋頓戰於白狼山下,諸將奮勇當先,所向無前,斬蹋頓以下名王十餘人,胡漢降者二十萬口,斯役也,胡虜膽破,蠻夷心驚,直接衛霍橫絕漠北的豐功偉績,一戰而烏桓安定,為我大漢所驅,試問近百年來,有哪位漢人將軍對蠻夷有如此大勝?愚以為,唯有段公破東羌之戰近似之。”孫紹前世對三國人物最敬佩的就是曹艸,不僅對他的詩歌倒背如流,對他征烏桓這一段史實也知之甚祥,當下侃侃而談,將曹艸作《觀滄海》的來龍去脈娓娓道來,不僅是周循兄弟聽得心血澎湃,就連這些對這段史實並不陌生的大橋、小橋也聽得如癡如醉,要知道南北隔絕,她們雖然比較留心,知道一些曹艸征烏桓的大致情況,但遠不如孫紹說得這麽詳細,這麽繪聲繪色。

    孫紹慷慨激昂,聲如洪鍾:“如今漢室頹喪,群雄並起,爭的隻是誰能續炎漢之正統,然而這些都是我漢人內部之爭,而曹公征烏桓卻是我華夏對異族之征服,誠以為,曹公雖是國賊,卻是我漢人的英雄。大丈夫,當如是。紹雖為江東宗族,卻以為對這樣的前輩英雄當致以敬意。我想就是我大父、阿翁,抑或是至尊在此,也不會有所非議。”

    周胤啞口無言,曹艸和他們的大父周異曾經是同僚,也是他們的祖父輩,他們的父親周瑜雖然與曹艸為敵,但是對曹艸的用兵能力也是讚歎不已的,孫家的情況也差不多,當年孫堅和曹艸一樣,都是關東諸侯中堅決與董卓作戰的為數不對的憤青份子,孫策、孫權兄弟雖然與曹艸為敵,但是名義上還是大漢的臣子,孫策的討逆將軍,孫權的討虜將軍,都是由曹艸表封的,雖說孫家自立之心已經明白無誤,但是漢帝在一天,他們就依然是漢臣一天,與曹艸是同僚,哪怕是打得頭破血流,表麵上卻依然是留著最後一層遮羞布,所以孫紹這句話雖然有些強詞奪理,但是他們卻不好反駁,更何況孫紹稱讚曹艸是站在華夷之辯的高度,他們就是想反駁也無從反駁起。

    看著麵麵相覷的周氏兄妹,大橋滿心歡喜,嘴上卻斥責道:“阿滿,好在這裏都是至親的人,你便說得放肆些,也不會傳出去,隻是在外人麵前,你可不能這麽說,免得引起物議。”

    孫紹欠身施禮:“阿母教訓的是。二位賢弟,我孫紹隻是一介武夫,不通文墨,笨嘴拙舌,有說得不妥的地方,還請賢弟海涵。”

    周循和周胤苦笑一聲,你這麽靈牙利齒的還笨嘴拙舌,那我們還混不混了?

    周玉撇了撇嘴,酸溜溜的說道:“大兄眼裏隻有二位兄長,卻沒有小妹我麽?”

    孫紹咧嘴一樂:“玉妹妹惠質蘭心,有如解語之花,自然無須愚兄關照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