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路馳騁

第六百一十一章 問答(1/3)

    陳步雲看著焦光恩的決斷,點了點頭,果然是盛名之下無虛士啊,老焦還是很有見識也很果斷的,

    豎起了大拇指,陳步雲讚歎的說道:“不愧是焦書記,看待問題就是這麽的一針見血,如此的有預見姓,實在是令人佩服佩服啊。”

    焦光恩哈哈笑了笑,點了點陳步雲說道:“瞧你這家夥現在怎麽變得也這麽阿諛起來了?這可不好啊。”

    “領導,您可這真是誤會我了,在別人的麵前,我絕對是鐵骨錚錚的漢子,別說阿諛奉承的話了,很多時候,其實我就連話都是不說的,不過,在老領導的麵前,我心中的這股歡喜與崇敬是壓抑不住的往外冒啊。”

    “行了,行了,和城模式你覺得怎麽樣。”焦光恩笑嗬嗬的轉移了話題,對於陳步雲的口才,他是知道的,要是任由他發揮下去的話,隻怕是隻到要出席簽字儀式了,時間都還不會足夠的,

    陳步雲也知道點到為止的好處,笑嗬嗬的接續說了下去:“和城模式的形成是有其特殊姓與特色的,要知道,和城模式的經濟形式有下麵的這一係列的特點:一,他們主要是以家庭化為主,而小商品大都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的;第二,經營方式專業化,有家庭生產過程的工藝分工、產品的門類分工和區域分工;第三,專業生產係列化;第四,生產要素市場化,按市場的供需要求組織生產與流通,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均可自由流動;第五,服務環節社會化。”

    焦光恩點了點頭,不過,對於陳步雲所說的這些,他並不是十分的了解,對於他來說,有用的信息也就是所謂的第一點與第二點而已,剩餘下來的三點,焦光恩所能夠理解的其實並不深,

    而陳步雲自然也能夠看得出焦光恩的疑惑,於是進一步的解釋道:“和城模式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也是與他們的地理環境與曆史條件有關係的,這一點,倒是與我們上合市頗有一些相像,又有一些不相像。”

    “嗯,這個我倒是看過一些資料,和城地區在改革開放之前,是非常的貧窮的,甚至,完全是可以概括為‘三少一差’的:可利用自然資源少,除了礬礦外,沒有更多可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人均耕地在整個地北省來說也是最少的,當時還不到人均半畝,現在隻有0.31畝;國家投入少,從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國家對和城地區的累計投資隻隻不過有5.95億元而已,要知道,這個數字之中,還有剛建國期間金額巨大的時刻;第三,和城地區的交通條件差,整個地區沒有機場、沒有鐵路,隻有一條勉強通航的水路和一條路況很差的104國道與外界相接,這一點,倒是與我們岩城縣頗有幾分相似的。”由此,看來焦光恩其實也已經早就做過了一係列的調查與研究的,絕對不是什麽都不知道就胡亂的來的,而他顯然對這和城模式比較的感興趣,看得出來,焦光恩所想要走的便是這個和城模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