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紅塵怨

再戰涿鹿背景資料之女媧(1/5)

    女媧(中華上古正神)女媧,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

    又稱媧皇、女陰,史記女媧氏,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相傳女媧造人,一日中七十化變,以黃泥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人類社會並建立婚姻製度;因世間天塌地陷,於是熔彩石以補蒼天,斬鱉足以立四極,留下了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

    女媧不但是補天救世的英雌和摶土造人的女神,還是一個創造萬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她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人物淵源編輯上古神話女媧,據考古出土的文物遺址、遺跡和彩陶紋飾提供的史前人類與洪水抗爭及對生殖崇拜的生活印跡信息,究其曆史文化根源,在於原始母係社會女性崇拜觀念的遺傳。

    稱號亦有媧皇、靈媧、帝媧、風皇、女陰、女皇、女帝、女希氏、神女、陰皇、陰帝、帝女等,史記女媧氏,風(或為鳳、女)姓,是古代傳說中的大地之母。

    一說她的名字為風裏希(或為鳳裏犧),是中國曆史神話傳說中對萬物救助巨大造物造人造物造人的一位上古女神。相傳她是華夏族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顧生靈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她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

    傳說女媧用黃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還有傳說女媧補天,即自然界發生了一場特大災害,天塌地陷,猛禽惡獸都出來殘害百姓,女媧熔煉五色石來修補蒼天,又殺死惡獸猛禽,重立四極天柱,平整天地。另外傳說女媧製造了叫一些叫笙簧、瑟、塤的樂器,於是人們又奉女媧是音樂女神。

    記載中她替人類建立了婚姻製度,使青年兩性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也被傳為婚姻女神。在古代宗法製下:父權、夫權、男權成為三座牢牢壓抑著女媧神話發展的大山枷鎖,使得其拆分為三類性質:

    一、作為創世女神的女媧,肯定其作為人類之母與大地之母的身份;二、作為上古賢王的女媧,肯定其作為補天聖女與三皇之一(伏羲血親)的身份;三、祭祀供奉女媧所有神職業位:才是完整一體的創世始先神形象。曆史地位女媧是中華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是中華民族的母親。女媧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內容豐富,是史前文明和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也是已經開展的中國史前文明探源的重要研究對象。先秦文獻古籍《史籀篇》、《楚辭》、《禮記》、《山海經》、《淮南子》和秦漢以來的《漢書》、《風俗通義》、《帝王世紀》、《獨異誌》、《路史》、《繹史》、《史記》等史料都有關於女媧的記載。在整個古文化係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人類發展史和民俗補天救世補天救世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價值:一是有突出的曆史文化研究價值,是傳承華夏文明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史料;二是具有實現民族大融合、增強民族凝聚力、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作用;三是對增強創業精神、充實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促進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四是體現了奇特的民間、民俗文化現象,對人生禮儀、人類生存、文化傳承具有深遠的曆史意義。

    女媧的地位時有變化,有時在三皇之上,有時在三皇之內,有時在三皇之下。據說原因有三:一、神話傳說中女媧化生萬物,地位非常高,在三皇之上;二、傳說中伏羲、女媧既為血親又為夫妻,均為一家人,列入三皇時有時兩個人都選中,有時隻選一人作為代表,具在三皇之中;三、《尚書》在經書中的顯赫地位使得它所宣傳的伏羲、神農、黃帝三皇觀點為大多數人認可,而且女媧所在的是母係社會,之後是父係社會,以男為尊,所以在三皇之下。

    軼事典故編輯創世神話女媧神話中,從最初的女媧化神然後到女媧化萬物到女媧造人、補天,這一係列的功績都是在天地對立的狀態中展開。女媧之前是無天無地無人的狀態。自女媧誕生之始,她先以身化神,神的出現導致天的誕生,然後女媧以身化萬物,緊隨著萬物的出現,地也出現,這個時候天地一片祥和。

    《山海經》、《楚辭》、《說文解字》等秦漢典籍對女媧記載可以看出,女媧自身化成了萬物與神族,與世界各民族創世神話中古神隕落後身體器官化為萬物(與諸神)的思路一致。

    由於後來的盤古神話及其它少數民族創世神話中也有身體化生萬物與諸神的內容,這項肯定也更增加了幾分可靠性。把女媧與各國記錄的古代創世神話進行比較,實則這種描述表示創世之始,未有一切之先,神用來創造的材料隻能是自己的軀體。

    學者們從《山海經》、《淮南子》、《楚辭》、《風俗通義》、《水經注》、《獨異誌》、《太平禦覽》等古籍的研究中得出結論,認為神話傳說人物之一的女媧,最突出的業績是“摶土造人”、“煉石補天”、“製笙簧”和“置婚姻,合夫婦”等。但有一點卻往往被人們所忽略,那就是民間活態神話傳說中所反映的女媧是世間萬物的創造者。在中國許多地方,都流傳著女媧正月初一造雞,初二造狗,初三造豬,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馬,初七才造人的傳說。

    有的活態神話還說女媧的肉體變成了土地,骨頭變成了山嶽,頭發變成了草木,血液變成了河流,就像創世的盤古大神一樣。這些活態神話傳說,乃是古老信仰在當今民間的延續,值得人們格外重視。古人認為雞、狗、豬、羊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牛、馬代表地和天。所以班固《漢書·律曆誌·上》中才說:“七者,天地四時,人之始也。”這是把正月初七叫“人日”的來源之一。許慎《說文》中也強調指出:“媧,古之神聖女,化育萬物者也。”這就是說,女媧不但是煉石補天的英雌和造人的女神,還是一個創造萬物的偉大的自然之神。

    而根據《長沙子彈庫楚帛書》的記載,女媧伏羲造物之時已有天地,但仍是一片荒蕪,於是伏羲娶女媧,生子四,命名萬物。三皇傳說相傳風袞部落的華胥氏外出,在雷澤中無意中看到一個特大的腳印,好奇的華胥用她的足跡丈量了大人的足跡,不知不覺感應受孕,生下伏羲。伏羲人首蛇身。伏羲也有一個同母異父的妹妹(一說姐弟),為華胥氏走婚所孕(華胥氏所處母係社會後期)叫做女媧,號曰女希氏(有蟜氏)。

    《詩·含神霧》:“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宓犧。”又《帝王世紀》載:“燧人之世,有巨人跡,出雷澤,華胥以足女媧的想象圖女媧的想象圖(2張)履之,有娠,生伏羲於成紀,蛇身人麵。”《宋書·符瑞誌》也說:“大昊庖犧之母,居華胥之渚,履巨人跡,意有所動而生大昊。”還有傳說女媧與伏羲血親相婚,與伏羲建立了婚姻製度與規矩法度。《三家注史記·三皇本紀》記載女媧在伏羲去世後管理族人,並製造了一種叫笙篁之類的樂器,於是人們又奉女媧是音樂鼻祖之一。

    一說女媧是一個真實存在過的曆史人物,女媧部族活動的地域,古史多有記述。《世本·氏姓篇》載:“女氏,天皇封弟於汝水之陽,後為天子,因稱女皇。“天皇指伏羲,弟讀如娣。汝水源於今河南嵩縣龍池曼山西麓,流經汝陽、郟縣、舞陽、汝南、新蔡至淮濱入淮河。汝本當做女,蓋因是女媧族的居住地而得名。這說明女媧族的居住地域南達汝水沿岸。《隋書·地理誌》河內郡濟源縣有“母山”,即王母山。

    北宋《新定九域誌》卷一說:“皇母山,又名女媧山。其上有祠,民旱水禱之。”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十六《河南一》說:“太行山,一名五行山,亦名王母山,又名女媧山。”這說明女媧部族活動的地域北達濟源、孟縣境內的太行山南麓。女媧的陵墓古史也有記載,但說法有別。有傳說女媧活動於黃土高原,她的陵寢位於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趙城鎮東的侯村。女媧陵的存在時間可能在三四千年以上,同黃帝陵一樣,也是中國古代皇帝祭奠的廟宇。

    當地在每年農曆三月初十前後,均舉行長達7天的大型廟會和祭祀活動。還有山西芮城說、河南陝州說、河南任城說、山東濟寧說,等等。從以上文獻記載可以看出,女媧氏的活動地域,大體是在以今洛陽為中心,南自汝水、北抵太行,西起潼關,東到今山東西部的廣大地域。關於女媧的傳說很多,一直流傳至今,影響甚為廣泛深遠。華夏傳說女媧時代母係農耕文明曆史唯物主義原理的社會發展規律告訴人們,女媧和伏羲時代的民族,正好處於母親氏(部)族社會,向父係氏(部)族社會過渡的時期。

    處在這個時期的華夏民族,基本上是按母親的世係進行傳承的,所以就在漢文古籍中便說她們:“隻知其母、不知其父”。[27-28]隻是當時民族,也正在逐步向父係社會過渡。於是他們才會推舉出像伏羲女媧造人(動漫)女媧造人(動漫)那樣,被後世敬奉的男性始祖來,並且將這位男姓始祖描繪成,是“神”和女性結合後降生的,具有神奇力量的“神人”。按《雲芨七簽》卷100輯《軒轅本紀》所雲:“黃帝遊華胥國,此國神仙國也。”

    注:“伏羲生於此國。”可見,傳說中的華胥,不僅是生伏羲的“伏羲之母”,而且還是傳說時代華夏的一個國名,或者說是一個氏族、部族名。所以,誕生伏羲的華胥國,實際上就是現代民族學家們說的,實行氏族(部族)內通婚的母係氏族(部族)社會。在這樣的母係氏族(部族)社會裏,流行的是氏族(部族)內,輩份不同的男女,自相婚配、繁衍後代。因此,傳說中的伏羲和女媧,彼此既是血親、又是連為一體的夫婦。當時的華夏,不但清晰地知道其母華胥氏;同時也由於社會的發展,促使他們能夠推測,或者說杜撰出其之父,乃是留下“大跡”,卻又無可追溯的“神”。

    母係農耕時的早期治水在華夏的傳說中,女媧除了摶黃土作人,繁衍人類之外,還有一項功績就是補天。從文字記載來看,女媧補天的最後目的,主要乃是“積蘆灰”、“止*”。在《淮南子覽·覽冥訓》這則女媧補天的傳說中,女媧所斷殺的巨鼇和黑龍,其女媧補天文化藝術女媧補天文化藝術實都是被華夏認定為興風作浪、為害人民的水怪。女媧斷鼇足和殺黑龍的目的,就是為了消除水怪以平息水災。所以說,她的目的就是為了平息水災和治理水患。女媧為補天所煉的五色石,與其說是為了補天,不如說是為了治水。對於從事農耕華夏來說,水患和水利是曆來是首要關注的大事;五色石料和蘆灰,都是早期治水的重要必需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