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主神遊戲

第三百七十九章旌麾西指上(1/3)

    社會關於戰爭方麵的輿論已經在興起,雖然間或有許多西方親密勢力跳出來駁斥,宣揚和平共存的觀點,但無一例外被扣上“奸佞”的大帽子,好在海宋國法律早就通過不以言罪人的原則,沒人因此下獄,但他們這些言論在逐漸被吵熱的戰爭輿論中,也變得沒有市場,許多年輕人為輿論宣傳而興奮,迫不及待地去參軍,以便博取和父祖輩一樣的功業。

    三百多穿越眾年紀最輕的也有六十多歲,這種在穿越的時候還是幼兒狀態,最老的已經九十多歲,有現代人的知識背景見識,再經曆了數十年的政治軍事的實踐磨練,就算是庸才也被磨成了老奸巨猾之輩。

    他們每個人手下不僅有大量對他們效忠的各種勢力,更有大批幾代人世代相傳的心腹。軍權就不用了,都是牢牢掌握在手上的,高層和中層軍官都是由他們自己或者絕對忠誠與他們的土著人充任。軍隊的主要成分中,大部分人都從海宋帝國的發展和擴張中得到了利益,經受過現代化的軍事訓練,士兵士氣和作戰力不是普通封建部隊可以比較的。

    不過就要麵臨的對手也不是一般人,他們同樣有著現代化的軍隊組織,有著更強的武器裝備,更強的工業規模和潛力,唯一差的就是軍事動員人口要遠遠少於海宋帝國。

    畢竟在大規模統一之後,通過農業技術的改進,良種推廣,農業機械,基層組織的建立,糧食問題基本上得到了解決,餓死人的情況極少出現,五十年間,海宋帝國的人口翻了幾倍,從兩億多人增加到近十億之眾,實際數字還要更多,畢竟有許多剛剛征服不久的土地,人口數量還沒有統計清楚。

    而經過各種情報估計,此時歐洲和美洲的總人口最多隻有五億人,這意味著雙方兵員的動員能力上要差上一倍。而在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空軍等高殺傷性兵種沒有出現前,兵力的多少仍然是決定勝負的一個重要因素。兵多者,心理上就占有優勢。

    兵力已經開始動員,糧草方麵,也由於多年和平,在諸多戰備倉庫中儲備下了足夠數量,各種食品工廠和作坊接到軍方大量訂單,開始行軍口糧的準備製作,這些口糧保質期往往很長都在六個月到一年以上,大大節省了後勤壓力,由於軍方的大量訂單出現,一時間海宋帝國的經濟出現了畸形的極端繁榮,各種軍需物資開始上漲,鋼鐵,石油,煤炭等原材料價格上揚,生活物資也開始逐漸漲價,勞動力價格也開始上漲,畢竟士兵的動員,就是占用原本的勞動力。

    一旦兵力動員好,鐵路的廣泛建設,使得陸地兵力投送遠比半個世紀前變得簡單,短短幾時間,就能將大部分兵力集中到中亞地區,更為重要的是,這大大解決了後勤問題,陸路千裏不運糧,這是封建時代的鐵律,蒙古騎兵可以打到多瑙河畔,和他們走一路搶一路是密切相關的,也和作戰方式有關,蒙古馬的優勢之一就在於後勤壓力。

    沒錯,這次老謀深算的穿越眾,預備挑起衝突的地點就是中東地區,打這裏,可以符合國內正在日益壯大的工業資本需要,減少國內對這場戰爭的阻礙。並且還可以將這塊土地納入自己的版圖,將漢人、倭人、印人和其他少數民族稀釋進去,占據地廣人稀的中東地區,建立起牢固的統治基礎,同時緩和國內的土地矛盾,為大農場的不斷建設進一步鋪平道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