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主神遊戲

第三百五十九章 人與世界(上)(1/2)

    時間一流逝著,澎湖列島上的各種工廠不斷新建,靠著澳門這個中轉港口,大量原料源源不斷進入,工業品不斷外銷。又從沿海拐帶大批破產農民,充作勞力來修建工廠農莊,澎湖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

    而教育培訓也在同時進行,原本六個月的培訓期,被壓縮到三個月,在能夠簡單聽懂普通話後,就是一些近代工業常識的培訓,以及紀律性的訓練,對穿越眾的忠誠度教育。悟性好,身體強壯者會被留下繼續深化教育,平庸者則直接拉出去充當產業工人和土著士兵。

    穿越眾沒有貿然開發台灣,和澎湖不同,澎湖還算一塊熟地,迄今為止,漢民對該地有了很多年的開發,已經是大明的正式版圖,台灣瘧疾嚴重,土人肆虐,此時開發會死傷大量勞力,所以他們還是以澎湖為主。曆史上荷蘭人就是舍不得建設好的澎湖基地,才與明軍對峙大半年,最後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被迫轉向台灣。

    這樣又是一年過去,轉眼到了16年。之前靠著穿越眾的凶名,歐洲人在東方的勢力先後遭到兩次重創,暫時沒有力量和心力反撲,而大海盜們更沒有膽量與屠滅澳門的短毛賊正麵放對,雙方保持和平狀態。畢竟他們還能夠通過貿易不斷獲利,短毛也沒有趕盡殺絕的意思。

    ……………………

    李林看著這一年來,澎湖列島上的變化日新月異,一個個農莊建立起來,一座座近代工廠投產,僅僅一百多平方公裏的澎湖島變得人煙稠密起來,日新月異。其中澎湖本島開發的最為完善,主要的工廠,碼頭都建立在這座島上,白沙、西嶼二個大島緊隨其後,農業和漁業都比較發達,農業由於環境限製,盡管采用很多新的農業技術,也隻能做到比原來增產很多,但比不得大陸膏腴之地。糧食還是個問題,但此地有著大量漁獲供應,捕魚業非常發達,穿越眾隻是拿出簡單的一些技術,比如改進晾製和醃製技術,就將原本容易腐爛的漁獲,變成可以長期存儲的食品比如魚幹等魚製品,這種簡單的手段,不僅解決了部分營養供應,還可以作為大宗物資向大陸傾銷,而且相當受到貿易商人的歡迎。

    這些魚製品數量大,價格便宜,而且含有大量鹽分,許多市民家庭一條魚幹就可以省了一鹽分所需,比起大米等細糧還要便宜一些,是市民家庭一種上好的代替品,又可以補充大量的蛋白。隻是販賣到內陸城市,對官方專賣的鹽有一定的衝擊作用,好在各大代理商有著深厚關係,而且又屬於食物,民以食為,這個帽子壓下來,還是能讓官員對此裝聾作啞的,畢竟這種魚製品進來,算是多了一種食物供應,對目前饑荒遍地的大明來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魚製品隻是穿越眾借助前世知識作弊的一個地方而已,還有大量古人注意不到的地方,都被手掌無數技術知識的穿越眾稍加改進,在可以實行的情況下,獲得了大量利潤,當然這個所謂利潤,並不是指得到多少白銀,而是多了許多種可以用以出口,換回工業原料的產品。實際上的經濟交流,有利的就是能夠買進賣出,光買不賣,或者光賣不買,都是對經濟活力的摧殘。前者隻會讓自己的貨幣大量外流,否則隻會讓自己的資源大量外流,兩者都不是好事,隻有貨物的大量來往交換,才能刺激本地生產的改進,技術的提高。

    ………………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