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

687(1/3)

    事情變得有趣了,美國的強硬激怒了法國民眾,一時間美國大使館門前有人山人海一般的抗議浪潮。..憤怒的法國民眾臭雞蛋和石塊等物品給美國大使館洗了一個澡。

    不過麵對法國人的強烈抗議,美國是不為所動,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是底線問題,已經沒有了退讓的可能,反正美國就是不允許法國或者其他北約國家獲得蘇製武器,這是最嚴重的挑釁。

    而這件事中值得玩味的部分是,法國的憤怒更多的是由法國民眾所表達的,而法國政府雖然嘴上很憤怒,但並沒有采取什麽反製措施。簡單點法國政府似乎一切盡在掌握。

    實際上戴高樂也是一切盡在掌握中,他當然知道直接購買蘇製武器絕對是對美國權威的最大挑釁,這麽搞美國人不爆炸才怪。他之前的表態更多的是一種態度,就是用來惡心美國人的。你丫的楊基佬之前那麽惡心老子,不能老子隻能挨打不能還手吧?

    那麽戴高樂的真實目的是什麽呢?先進的中型坦克他當然想要,對價格便宜性能優良的-55他確實也相當的感興趣。但是他知道直接獲得-55是不現實也不可能的,必須得想辦法繞過蘇製武器這個坑。隻不過他一時半會兒沒有想到太好的辦法而已。

    不過戴高樂沒辦法,李曉峰可是有大把的辦法,在他看來這個問題想要解決太簡單了,美國人不就是抓住-55是蘇製武器這一點是嗎?如果-55不再是蘇製武器呢?美國人還有什麽能叫囂的?

    先-55的“版權”有一半是在北方工業集團手中,這個集團是擁有向蘇聯所允許的市場出售-55的權力(所獲得的利益按照蘇聯和北方工業之間的協議分配)。當然由北方工業直接向法國出口坦克也有政治障礙,畢竟北方工業集團早已被美國和北約集團打上了蘇聯標簽。所以北方工業還必須借一個殼子繞開這些障礙。

    而這個殼子就是克勞斯瑪菲公司和萊茵金屬公司,熟悉的同誌都知道這兩家公司是德國的軍火巨頭,不管是戰前還是戰後都是相當的活躍。當然,在這個時空,這兩家公司過的有點艱難。先是戰後德國嚴峻的經濟形勢,戰爭的損傷和巨額的戰爭賠款將德國人壓得喘不過氣來,各大公司都在想方設法的找活路,但是對於德**工企業來,這條活路不好找,因為德國已經被永遠的剝奪了擁有軍隊的權力,沒有軍隊自然也就沒有國防開支,沒有國防開支本國的軍工企業怎麽過日子?

    有同誌了,這一依賴外國市場嘛!德國武器在國際上的口碑還是很不錯的,怎麽會沒有銷路?

    容我們反問一句,怎麽會有銷路?軍火貿易從來都不是單純的商業行為,國際市場上不是你的武器便宜或者性能好就一定有銷路的。對於需要采購武器的很多國家來,采購武器其實也是一種認幹爹和抱團取暖的行為。

    後世美帝為什麽常年把持著世界頭號軍火出口國的寶座,常年占據武器出口市場份額的一大半?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是唯一的級大國,對於有錢的中東油老板來必須給美帝上供,否則,把持著航路的美帝分分鍾就能玩死他們。就算不從航路下手,僅僅是美帝圈養的以色列放出籠子也夠給油老板喝一壺的。

    所以國際軍火貿易其實是很嚴肅的政治行為,德國人和德國人的武器在戰後最初的這段時間就是政治不正確。從德國買武器很容易授人以口實,更何況,戰後包括美國、蘇聯在內的級大流氓個個都囤積了海量的剩餘軍火,大家夥都在國際市場上廉價的拋售或者幹脆當軍援送人。在市場上誰不喜歡性能還過得去但是又廉價的商品?精益求精的德國貨是好,但也沒有那麽好,大家差不多的檔次,選便宜的政治正確的才是真理。

    所以,很不幸的是,德國的武器出口遭受重創,除了一直以來使用德製武器的老客戶,或者像以色列這種可以接受德國用武器抵償戰爭賠款的國家還在買德國貨,大部分國家不是投向了美帝就是投向了蘇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