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

681(1/3)

    從1945年開始,李曉峰就在暗中支持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的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 . .做得是相當的隱蔽和巧妙,大量的二戰剩餘武器被輸入了這些地區,甚至李曉峰還以空殼公司的名義在美國雇傭二戰老兵充當軍事顧問去訓練北非三國的民族起義者。

    這項工作是進行得如此成功,以至於第四共和國根本就沒有現蘇聯在該地區活動的影子,他們頂多也隻抓到了一些美國二戰老兵,這些老兵還都是從美國合法入境,讓法國人是一點兒辦法都沒有,隻能在口頭上向美國政府提出抗議。

    隻不過美國人也不太理睬,一方麵是法國人的抗議太軟弱了,有時候連嘴炮都算不上。其次是,這些前往北非的老兵都是本國的傭兵公司以合法的名義運作前往北非的,從法律上是無可指責的。而且負責這項事務的某仙人的老情人安娜做得很巧妙,這些傭兵公司背後至少都站著幾個國會議員,拿了大筆政治獻金的議員們自然要幫公司排憂解難不是。

    總而言之,法國人很頭疼還沒有太好的辦法,以至於到了195年,安娜的傭兵公司幹脆不輸出軍事顧問,直接輸出擁有豐富戰鬥經驗的老兵了。這幫老兵大部分都是參加過二戰北非或者法國戰鬥的經驗豐富的老鳥,他們的戰鬥力可比那些烏合之眾一般的起義者強了不知道多少。

    反正法國人是根本占不到什麽便宜,一年多的戰鬥下來,雖然打死了不少起義者,但是法**隊也是損兵折將,傷亡高達兩萬以上。對於法國來,打殖民地都傷亡過萬那就是不折不扣的恥辱了,國內頓時又開了鍋,國民議會一番大吵大鬧之後,內閣又一次倒台,用第四共和國最常見的方式“解決”了問題。

    不過換內閣是治標不治本,上一批內閣背黑鍋下台了,但是北非三國的起義還在繼續,究竟是打還是和,新一屆內閣又不給個準信,一會兒何談一會兒繼續開打,反正是沒個準數一直打打停停折騰到了195年,這期間法軍的傷亡是逐日遞增,軍費開支更是水漲船高,而民眾和軍隊的不滿也是與日遞增。

    這時候法國民眾對第四共和國真心是已經忍耐到了極限,唯一需要的就是一個登高一呼的人。而這個人其實一直都在,戴高樂站了出來!

    戴高樂跟軍方的關係不錯,畢竟現在的這支法**隊跟他又千絲萬縷的關係,軍方迫切的希望這位前自由法國領導人站出來收拾局麵。所以在新一次法軍在阿爾及利亞遭受重創之後,在“新”內閣再次倒台之極,戴高樂出麵組閣了。

    經過這幾年的磨礪和摔打,戴高樂比二戰時更加的成熟了,此時的他可以是一個老練的政客了,理想主義的那一套已經被他完全拋棄,他是一切麵向現實。

    上台之初,戴高樂向軍方承諾,一定會加大投入狠狠地打擊殖民地的分離份子。這讓被之前內閣猶豫不決的殖民地政策氣壞了軍方十分滿意,對於戴高樂提出的修改憲法的提議他們是欣然同意。

    與此同時,戴高樂又不斷地對民眾表演,他猛烈的攻擊第四共和國的政體,想要改變當前的被動局麵唯一的辦法就是賦予總統更大的權力,讓總統掌控一切,讓總統確保內閣真正的去“為人民服務”而不是屍位素餐混日子搞什麽狗屁的無為。

    此外為了迎合民眾和軍方,他強硬的表示一定要重新提高法國的國際地位,讓法國獲得真正的自由,而不是北約的奴隸。甚至他還暗示法國有可能退出北約,在一次民間的訪談中他道:“二戰結束時,我們同蘇聯達成了一係列的和平協定,將德國變成了非軍事區,確保蘇聯不將法國視為敵人,這是重要的政治成果。而讓人遺憾的是,這些成果很快就被那些期望討好美國換取所謂經濟援助的政客破壞得一幹二淨,他們撕毀了協議,無視蘇聯可能的報複一邊倒的投入了美國的懷抱……這有什麽好處?原本法國可以置身事外,而現在蘇聯的數百枚核彈正在瞄準法國,法國變成了分擔美國核壓力的炮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