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

667(1/3)

    有些事情就是經不起琢磨,納賽爾本來就暗地裏提防著美國人,就有點疑神疑鬼,現在經過聯合國安理會這麽一折騰,他對美國的信任是直線下降,指望讓他全盤的聽取美國顧問的意見?那才叫見了鬼!

    所以納賽爾立刻就改變了主意,命令自己的部隊立刻進行追擊,一定要直搗黃龍。  ..而這一道命令站在後來的角度來,就是致命的了,不光讓埃及軍隊中了埋伏,更關鍵的是讓埃及同美國的蜜月期提前結束了。兩國之間的矛盾和分歧越來越大,最終導致了後來的全麵反目。

    不過這都是後話,還是先看看當前形勢的展。在納賽爾命令埃及軍隊追擊以色列國防軍的時候,李爾文突然以前相顧問的身份突然訪問蘇聯,這個女人指名道姓的希望同李曉峰進行會晤。

    起來自1949年開始,英國的政局也是相當的動蕩,艾德禮因為種種措施“不得人心”支持率是一路走跌,反正到了1949年底,其支持率已經下跌到了個位數,僅僅隻有不到1%的英國人還支持這位相。

    這樣的支持率簡直就是政治家的噩夢,不光是宣告了艾德禮下一屆連任無望,更重要的是連帶著艾德禮所在的工黨都十分危險。因為工黨的支持率因為艾德禮“拖後腿”那也是相當的難看。如果不趕緊采取斷然措施,下一屆工黨將又要變成在野黨了。

    也就是擺在艾德禮麵前的選擇很簡單,他必須辭職,引咎辭職為工黨未來的大選洗地。這裏就必須談一下英國的政治製度了,英國的相其實也不是普選產生的。英國選民在每一次大選中要決定其實不是選誰當相,而是選哪個黨執政。哪個執政黨在下議院中占有了簡單多數席位,就由哪個黨執政,而相也就是該黨黨魁。

    所以決定相歸屬的是下議院,誰在下議院占據多數誰就能當相。可能有同誌要問了,如果有好幾個政黨參選,誰都沒能贏得簡單多數怎麽辦呢?一般到了這種時候,就由這幾個政黨互相串聯組成聯合政府了。

    一般來英國下議院議員的任期是五年,自然的相的任期也是五年,但並不是所有的相都會幹滿五年。有的相可能會中途辭職或者被黨內趕下台(一般很少),比如二戰中的張伯倫和二戰後的丘吉爾都是中途辭職。英國相的辭職一般不意味著重新開始大選,隻要是多數黨選出來的相,黨內再選一個黨魁就可以了。

    所以對於現在的艾德禮來,因為支持率慘不忍睹,他其實已經被黨內拋棄了,大量的工黨議員強烈的要求艾德禮馬上辭職,換一個人來當相,不挽回節節走低的支持率,至少也要讓選民們看看工黨的新氣象不是。

    實話實,此時的艾德禮有點眾叛親離的意思了,黨內已經一邊倒的在反對他,而民眾也不喜歡他,怎麽看他都不可能幹完剩下的任期了。

    在這種情況下,擺在艾德禮麵前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自動辭職,讓黨內選一個新相來代替他。第二種選擇就是幹脆解散議會提前開始大選。

    第一種選擇就意味著艾德禮黯然下台,為之前工黨和他自己的一切“罪孽”背鍋,但是這種選擇很屈辱,幾乎就是被灰溜溜的趕出了唐寧街十號,完全就是一個可憐的失敗者。

    艾德禮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失敗者,更不想變成笑柄,自然的他不想以這種方式結束政治生涯。那麽就選第二種辦法?

    第二種辦法也不是那麽美妙。一般來,相如果沒有特別的理由不會提前解散議會開始大選的。因為對議員們來,大選也意味著大考,誰能保證自己一定能考一個好成績呢?萬一名落孫山呢?誰不想安安穩穩的幹滿五年再去大考?

    更何況每一次大選都意味著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和金錢,誰願意這麽折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