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

193 語出驚出人(1/4)

    列寧提出來的問題是很現實的,沒錯,李曉峰確實在協約國的經濟封鎖上開了一個口子,但是這個口子太了,頂多隻能算一條縫隙,指望通過這條縫隙來解決俄國日益嚴峻的糧食危機,那根本是不現實的。

    而導師大人想要的並不止是這麽一點點,他更想要的,是實質上突破封鎖,也就是跟之前斯 大林的想法很類似,不過他跟斯 大林不同的是,他不認為僅僅誘之以利,就能夠鼓動協約國的資產階 級踴躍的去突破封鎖。

    所以,他想聽聽托洛茨基有沒有辦法能解決這個問題,如果老托僅僅是滿足以現狀,搞一點打鬧,他會很失望。

    不過列寧很快就失望了,托洛茨基並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他想要做的頂多也就是將這條縫隙稍微擴大一點兒,能夠稍微多搞到一點糧食而已,至於全麵的突破封鎖,他真心做不到。不光是做不到,實際上托洛茨基對全麵突破封鎖也沒有太大的興趣,或者以老托的革命主張,他認為沒有這個必要。

    為什麽呢?且聽他往下:“全麵的突破協約國集團的封鎖,並不是我們的第一要務,而且意義也不是很大。我國的革命最重要的意義是什麽?那就是締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在世界大戰的背景下,俄國的革命是星星之火,它將吹響舊製度和舊社會的喪鍾……隨著我國革命初步的勝利,可以想象,革命的火焰將迅速的在世界燃燒,德國、奧匈帝國、法國、英國,很快歐洲將發生翻覆地的大變……隨著新時代的來臨,不管是協約國還是同盟國,都將變成曆史,我可以斷言。當新世界來臨的時候,所有的封鎖都將不複存在……所以,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將大部分精力放在突破封鎖上,我們要做的是深化和拓展革命……”

    應該,托洛茨基的發言並沒有太多的新意,依然是他不斷革命論的延伸,直白一點,他完全沒有興趣去突破封鎖。他覺得那是舍本逐末,真正高明的棋手不應該見招拆招,那隻會被對手耍得團團轉。

    就比如現在,如果把工作的中心放在突破協約國集團的封鎖上,那就是下了一步臭棋,而高明的棋手會怎麽做呢?那就是向外輸出革命,將革命的紅旗插滿世界,隻要顛覆了資產階 級的政權,封鎖自然不攻自破。

    托洛茨基的意見正確嗎?對也對。不對也確實不對。為什麽呢?因為這是廢話,要打破敵人的封鎖,將敵人消滅掉自然也可以達到目的,問題是,以俄國現在的實力能做到這一點嗎?

    托洛茨基認為能做到,他認為隻要將全世界的無產階 級發動起來,效仿俄國的革命鬥爭,自然可以達到目的。但是列寧卻不認為事情有這麽簡單,作為列強中革命客觀條件最好、反動勢力最弱的俄國,鬧一個十月革命都出現了多次反複。黨外的鬥爭就不用了。黨內都不止一次麵臨分裂的危險,好幾次都差點全軍盡墨,這容易嗎?

    這還是俄國,想一想其他幾國,貌似德國、奧匈帝國、英國、法國因為工業更發達,工人階 級的力量更強大,似乎那裏的革命基礎更好。但問題是不能僅僅隻看工人階 級的力量。你也得看一看資產階 級的力量吧?

    顯而易見,這幾個國家資產階 級的控製力更強,牢牢的控製著國家機器,想要起義,談何容易。從曆史的進程也能看到這一點,受一戰創傷最大,資產階 級力量最弱的俄國首先崩盤,到了1918年下半年。鴨梨山大窮途末路的德奧緊接著崩盤,而老牌資產階 級國家英法雖然也爆發了工人運 動。但是很快就被鎮壓了。

    像托洛茨基一樣,將推動工人運 動、發動無產階 級革命的全部希望寄托於資本主 義大國的自我崩潰而形成的連鎖反應,這是很機會主 義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