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

140 各有各的打算(上)(1/3)

    加米涅夫杯具了,此時的他再也沒有適才的意氣風發,癱坐在座位上上就像一頭鬥敗了的公雞,無精打采的樣子顯得十分的頹廢。//.  //連坐在他身邊的蘇漢諾夫都不由得歎了口氣,他太理解加米涅夫此時的心情了,在191年那個灰暗的日子,他也和加米涅夫一樣,充滿了悲觀情緒,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卻是意氣風發的站在講台上,像是凱旋歸來的大將軍。

    蘇漢諾夫以為自己已經很重視列寧了,以為對這個個子的戰鬥力已經是知根知底,按照他的想法此次加米涅夫突然發難,哪怕不能成功的搶班奪權,也能打列寧一個措手不及,運氣好的話,讓列寧丟盔卸甲一潰千裏也不是什麽很難的事。

    可誰能想到,前一刻還腹背受敵,一副孤家寡人樣子的列

    寧,不經意間就來了個大翻盤,k得加米涅夫滿頭是包。這種極富有喜劇效果的大轉折讓蘇漢諾夫十分的蛋疼。想破頭也不明白,列寧輕描淡寫看似很隨便的幾句話,殺傷力怎麽就那麽大囁!

    蘇漢諾夫當然不明白列寧取勝的原因所在,而這也是他跟列寧差別最大的地方。蘇漢諾夫作為一個革命理論家,或者革命理想家,搞純粹的革命理論是合格的。給他充足的時間,深刻的研究理論,成不了馬克思,達到普列漢諾夫的水平還是很有可能的。

    但是搞理論厲害的,並一定能真正的指導一場革命。比如老馬和老恩,在理論界那是泰山北鬥,但是在革命實踐界,可以毫無建樹。

    問題在哪?穿了就是哲學中典型的知行不合一,像蘇漢諾夫這樣的學究,太理想化,太教條化,對於革命總要用書本上的標準去衡量。如果革命條件沒有完美的契合書本上的教條,他就認為是不可取的,哪怕是群眾的呼聲再熱烈他也是躊躇不前,走一步退兩步。

    好聽點這叫追求完美,不好聽點這就是死腦經。而列

    寧卻不是死腦經,他的腦子很活,絕不會因為老馬按老黃曆了一句今日不宜動土,就老老實實的不給沙皇和臨時政府掘墓。他的膽子很大也很靈活,充分的意識到了無產階級革命的基礎雖然不牢固,但是革命的時機卻已經完全成熟。如果不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恐怕就得等到再過二十年或者三十年,等世界格局再次大洗牌的時候,才有新的機會。

    列寧當然不允許再等這麽久,他已經快五十歲了,總不能等到七老八十再發動群眾鬧革命吧?就算那時候能取得成功,可是留給他改造俄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時間還有多少?

    列寧的政治抱負很大,決不允許這種蛋疼的事發生在自己身上,在他看來隻要抓住現在的機會,就不必浪費二三十年的時光,趕早不等晚,早一點總比晚一點好。再了,求人不如求己,與其像孟什維克將命運交給別人掌握,不如主動一點,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