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風雲之大夏帝國

第三十四章 董卓崛起(1/3)

    董卓突然由一個的中郎將一躍成為前將軍,大漢國的上卿,不禁心花怒放,他不但送了子一億買官的錢,還送了太後和中官們許多錢。

    這次接到中官的書信,董卓立即和李儒商量。這可是個在洛陽培植力量,為將來回京任職鋪橋墊路的好機會。

    李儒,派人回京是事,大人到底是支持大將軍還是中官才是大事,現在洛陽的皇統之爭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稍有不慎,就會粉身碎骨。

    董卓想了半不敢言語。他誰都不支持,他支持子。外戚也好,中官也好,一旦手握權柄,哪一個不禍國殃民?他雖然為了仕途在兩者之間左右周旋,送禮行賄,但他心裏恨透了這些人。他幻想著自己假如可以得到陛下的信任位列三公,他就要想盡一切辦法把自己送出去的錢收回來,不但要收回本錢,還要把利息都收回來。

    但想歸想,現實還是現實,他必須要做出選擇。子為了皇統目前和中官們緊緊地抱在一起,支持子其實也就是投靠中官,而大將軍的背後卻有門閥士族的支持,實力雄厚,一旦皇統之爭子輸了,自己什麽都完了,連性命都成問題。

    看到董卓一直不話,李儒知道他難以抉擇,於是對他,大人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緊緊地跟在門閥士族的後麵,中官倒了也好,大將軍倒了也好,士族絕不會倒,這是可以確保身家性命仕途富貴的唯一辦法。士族雖然不支持子廢嫡立庶,和大將軍走到了一起,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大將軍一旦殺了中官,逼迫子立大皇子繼承了皇統,接下來的事就是士族和大將軍之間的權力之爭。士族要想擊敗大將軍,就要和子聯手,而子為了奪回皇權,也要倚仗士族,兩者結合,大將軍想不死都難。現在子為了皇統正在極力拉攏士族,而士族為了將來,也正在真真假假地迎合子。皇統之爭,最後的贏家肯定是士族。

    董卓看著李儒,冷笑道,如果皇統之爭的結果和你的一模一樣,我還派人到京城幹什麽?我還摻和這場是非幹什麽?我還不如躲在西疆不聞不問。李儒很奇怪,不明白董卓的意思。董卓對權勢的渴望非常強烈,他怎麽會有這種明哲保身的想法?如果不加入這場權力角逐的漩渦,董卓至死都不會有機會進入朝堂位列三公。

    董卓了一番話,讓李儒陷入了沉思。

    本朝靠無數出生低賤的武將打下了下。建國早期的軍功階層大都進入了權力中心,但隨著士族的崛起,軍功階層逐漸沒落遠離了朝堂。

    士族成了權力的核心後,他們入則為重臣,出則為大將,張溫、盧植和朱俊就是突出例證。但軍功階層卻隻能在沙場上衝鋒陷陣,斬將奪旗,要想進入朝堂,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涼州三明皇甫規、張奐和段熲,今的皇甫嵩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涼州三明將為了得到士族的認同,進入朝堂獲得權力做了許多的嚐試和努力。三人曾經放下劍戟,潛心做學問,也想搏個大儒的名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