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人物語

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教誨(1/3)

    ;

    “可是什麽?是不是覺得太過空泛,無可適從?”王仲明笑著問道。 ..

    “嗯,是的。”吳燦宇答道——大道理誰都明白,但歸,做歸做,知道的事情並不等於就能做好,常有表演記憶術的專家能夠把厚厚一本兒字典牢記於心,隨便別人問第幾頁的第二是什麽字都能馬上答出,但那等於這位專家懂得他記住的那些文字的真正含意是什麽嗎?

    “嗬,中國有那麽一句話,叫做‘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知識可以學習,但融合貫通卻是個人的事情,一個人的經驗和閱曆是不同,他看到的,想到的也就不一樣。一個故事,一隻蟲子在往牆上爬,牆很陡,表麵也很光滑,所以這隻蟲子爬了又爬,每一次都是爬了一半便掉了下來,但這隻蟲子還是一次又一次的往上爬,如果你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會有什麽樣的想法?”王仲明笑笑問道。

    “我嗎......,我覺得這隻蟲子很有毅力,遇到挫折也不氣餒,仍然一次次的向著自已的目標努力前進。”吳燦宇想了想後答道。

    “嗬,的不錯,崔記者,你呢?”王仲明沒有馬上對吳燦宇的回答做出評價,而是先問崔實源。

    “我呀,嗯......,我倒是很好奇這隻蟲子為什麽一定要向上爬,如果隻是為了爬到高處可以展翅飛行,為什麽不能找個別的地方呢?”沒想到會問到自已,崔實源先是一愣,然後答道。

    “嗬嗬,不愧是當記者的,腦子裏想的都是提問——到底是我問你呢,還是你問我呢?”王仲明聞言笑道。

    “呃......,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職業病。習慣了。”被王仲明這麽一,崔實源不好意思的笑道,的確,記者的職業特點就是腦子裏時刻帶著疑問,遇到什麽事情都會先問一個‘為什麽’,這樣才能發現一些常人所不注意或者忽略的問題,而這也是一位優秀記者所必需具備的基本條件。崔實源是一個很有事業心的人。平時沒少利用各種機會訓練自已這方麵嗅覺的靈敏度,所以當王仲明忽然向他提問時。不自覺的就把自已的習慣帶了出來。

    “嗬,李德銘,你呢?”問了兩個人,第三個不問有點兒不過去,王仲明又向李德銘問道。

    “噢,我呀,嗬,我沒崔記者那麽多的問題,我隻是覺得,既然屢試屢敗就明這條路行不通。所以不如換個角度,換個方向,比如正麵爬不上去,就到背麵去試試,左邊不能成功。不等於右邊就不能成功。不過,對於一隻蟲子,這樣的要求恐怕太高了些吧。”當王仲明問崔實源時,李德銘就已經想到王仲明可能會問自已,笑了一笑,他回答道。

    “嗬,的不錯。看,同樣的一個情景,你們三位的想法和思路都不一樣,那麽別的事情上呢?覺得這隻蟲子有毅力,有著不達目的絕不放棄鬥誌是對的,覺得明知此路不通而還要繼續白費力氣是不智的行為也沒有錯,那麽誰的更正確呢?隻能前者適合於吳燦宇,後者適合於李德銘,簡而言知,吳燦宇的想法是‘這次不成功,就等於下一次不成功嗎?,而李德銘的想法則是‘這次沒有成功,那麽下一次就能保證一定成功嗎’,一個是悲觀主義者,一個是樂觀主義者。這個故事並不是要分出誰對誰錯,誰的理解或者想法更高明些的問題,而是為了明一件事情——沒有最好的,隻有最適合的。吳燦宇正是因為有這種遇難而上,越挫越勇的鬥誌,所以在當今眾多的同齡棋手中得到‘直線攻擊力’最強的讚譽,但也正因為有著這樣的性格,所以也造成思路過於直線,容易鑽牛角尖的問題,這就象是一把刀的刀刃,薄則利,鈍則韌,鋒利的刀刃可以快速的切割,但碰到厚重的目標就會有心無力,很容易折斷,鈍刀折斷的問題不大,劈骨剁餡輕鬆非常,但雕花切片就難免強人所難了。但堅持還是不堅持呢?因人因地,因時因意,隻能靠棋手個人的臨機而變了。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就是自已領悟和他人提點的分別,或許,在某個局麵下別人的思路和想法要比你的更高明,更精彩,但那並不是你因此而改變你的自已的理由,東方不敗用一根繡花針可以成為下第一高手,李元霸持一對百餘斤的擂鼓甕金錘可以成為隋唐演藝裏十三傑中的第一傑,但如果兩個人的兵器換過來,李元霸用繡花針而東方不敗用擂鼓甕金錘,那會是怎樣的結果?所以,知道別人的優點和可以學習的長處是好的,但在學習和借鑒別人的優點長處時不要放棄自已的想法更重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