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軍閥

第六百四十二章 黃帶子(1/3)

    第六百四十二章  黃帶子

    “是嗎?還有這樣感人的故事?”

    王恒嶽的聲音很輕。

    “是的,我也剛剛聽,馬上就來告訴恒帥了!”

    “千好萬好,不如自己的家裏好啊。”王恒嶽歎息了聲:“這些人曆經艱苦,為的目的隻有一個,回家啊。我們有些地方失誤了,沒有注意到這些人。”

    蔣介石在一邊接口道:“恒帥不必自責,其實恒帥做得已經夠好了,但沒有人可以做得方方麵麵俱到。海參崴的成功收回,這對於整個國家來是最振奮人心的,而且楊森正在開始收複江東六十四屯的行動。”

    “告訴楊森,動作再快一些。”王恒嶽沉吟了下:“還有在南京的王慶露,在青島問題上一步也不能夠退讓,要充分利用目前日本人的窘迫,和列強對我們的支持,盡早的把青島收回!”

    “是!”

    蔣介石應了,隨即道:“恒帥,北京是我們的最後一戰,這裏向來就是古都,也是無數朝代定都的地方,恒帥要不要到北京城裏去看看?”

    “看看,看看。”王恒嶽不暇思索地道:“大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在這裏揮劍抗擊建奴,滿人又在這裏把大好的河山弄得支離破碎,一定要去看看!”

    北京作為千年古都,是遼、金、元、明、清五代封建王朝的都城,北京城以紫禁城為中心,中軸突出,左右對稱,宮城、皇城、大城層層包築,宮城內前朝後寢,皇城內左祖右社,大城中九經九緯,京城九門之外,皇家壇廟南地北,日東月西,充分突出了皇權的至高無上。北京的城市設計完全是為以皇權為中心的封建政治服務,不僅規模宏偉,規劃嚴整,而且宮禁森嚴,城防嚴密。

    民國以來,隨著宣統皇帝退位,帝製結束,北京的城市性質發生了變化,

    帝製結束後,北京的城防失去了存在的政治必要,於是城禁取消,九門不閉。京城嚴密的城防設施阻礙了交通,民國時期,政fu對皇城和內城進行了拆除城牆、打通道路的改造。紫禁城拆除了宮城外東、西、北三麵與護城河之間的值圍房,拆除了神武門與景山之間的建築,包括北上門及北上東、西門,打通了紫禁城北側的東西大道。皇城在1915年拆除了中華門內千步廊及東、西三座門,開辟了安門前的東西大街,1917年拆除了東安門以南的皇城。

    王恒嶽執掌中國政權以後,又拆除了東、西、北三麵皇城,在南牆打開南池子大街南口和南長街南口,打通了皇城四周及穿越皇城的交通。

    清帝退位後按照《優待條例》仍居禁宮內廷,第二年,民國政fu在紫禁城外設立了故宮博物院,開放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

    次後,溥儀被王恒嶽趕出故宮,年故宮其他部分也向公眾開放。此後北京皇家宮禁相繼開放。

    而隨著景山、中南海等地的開放,沒有了皇朝和子,昔日神聖高貴的皇家宮殿、園林、壇廟向普通市民開放,從形式上、精神上都打破了幾千年來至高無上的皇家尊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