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軍閥

第六百二十四章 在寧波(1/3)

    “寧b人是最重鄉情的。”

    蔣介石清了清嗓子道:“凡是寧b人聚集謀生的地方,幾乎都組辦有‘四明公所’或‘寧b同鄉會’,是同鄉相關照的幫會。寧b府所屬的幾個縣,如鄭縣、慈溪、奉化、定海、鎮海、寧海、象山等在上海聚集的最多,實力也最強,旅滬寧b人同鄉會居全國鄉幫之首,而成大氣候,發大財的人也最多,如葉澄衷、周仰山、朱藻三、虞洽卿等著名大資本家皆是。所謂‘善賈的阿拉甫人’就是如此。”

    見大總統王恒嶽聽的津津有味,蔣介石笑著道:“有兩次‘四明公所案’動靜鬧的很大,寧b人憑同鄉組織‘四明公所’,團結起來與法租界展開了頑強而持久的鬥爭,弄得法國人焦頭爛額,雖是在由洋人控製、偏袒法國人的公堂上,據理不讓,多方鬥爭,兩次均以法國人無奈妥協,寧b人勝利而結案,傳為一時佳話。寧b幫聲望與勢力日隆,也就愈重鄉情了……”。

    “恩,這個好。”王恒嶽微微點頭:“就是要團結起來,不光是一個寧b,如果整個〖中〗國都團結起來了,這個國家的事情就好辦了。對了,你剛剛到的那個劉鴻生,是怎麽一回事?”

    蔣介石又笑了一下:“這個寧b人還是很有一些傳奇色彩的……”。

    對於急於尋求生意機會的劉鴻生來“旅滬寧b人同鄉會……”是他最大的希望所在。

    擔任“旅滬寧b人同鄉會……”會長的,是周仰山。這周仰山可謂財大氣粗,聲名顯要,且與洋商關係非凡,正是借重的好人選。周仰山與劉鴻生的父親劉賢喜,一來是同鄉,二來劉賢喜為人精明、恭謹,相交也算不薄,劉鴻生幼時也曾見過周仰山一麵,此時相求,多半會有所幫助的。想雖如此想,但劉鴻生卻沒有草率地急yu求成,而是先弄清底細,再訂實施計劃。

    因為其父劉賢喜是靠鄉情和人緣與周仰山結識的,論經濟地位,那是項背難望的。而且,劉賢喜生時兩家尚算不得通家之好,如今已死去十多年,更斷了十多年往來。本自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不知還有無那點兒舊情?寫信去求嗎,也很可能出於同鄉之誼,為他略作安置,但“略”而已,絕不會符合劉鴻生的願望;登門造訪嗎,一來是沒錢置辦相應的禮物,二來是如此顯貴的忙人,知幾時才會得個單獨召見的機會、又怎趕得巧正是心平氣和之機?

    於是,劉鴻生便當即下功夫深入了解周仰山的為人與現狀。劉鴻生隻要一下功夫,便是全心全意、全力以赴而且把握得準的。很快,能通過的各種途徑都通過了,再經綜合分析,認定周仰山是個有膽有識、寬和大量的人,如今財氣一大,地位一高,更是重聲譽,講體麵,喜歡獎掖後輩中有出息的人。這就再好不過了。經過一的準備,劉鴻生給周仰山寫了一封信,信中隻是叩安問好,執通家子侄之禮,幼時良好印象,談父親在日無時不由衷讚歎周伯的為人,要鴻生終身視為表率,如今父逝雖久,言猶在耳之類,概不及請其提攜之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