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軍閥

第三百二十九章 忽和忽戰(1/3)

    王恒嶽以兩個師的力量在瓊州強行登陸,解除北伐後方安全的同時,北方也陷入到了是戰還是和的爭執之中!

    而這其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人物:徐樹錚!

    徐樹錚時是一個忙人,既要一手包辦新國會的選舉,又要主持對南軍事,因此經常往來於北京、漢口之間。

    由於主戰派兩個大將曹錕和張懷芝忽然變卦不聽調度,他打算單獨依靠奉軍,在漢口設立一個奉軍前敵總指揮部,把張作霖承認調出來的六個混成旅全部擺在湖南戰場上。

    他派奉軍第二十七師師長孫烈臣、第二十八師師長汲金純、第二十九師師長吳俊升到長沙,布置奉軍入湘作戰。

    又從北京趕回漢口來督促進行。但是這個計劃引起了直係的曹錕、魯係的張懷芝兩軍極大反感,因此他們厭戰的情緒更高。同時,這個計劃又出人意料地[破曉-尋卿入夢來]引起了張作霖的反感。張作霖出兵是另有目的的,把入關奉軍全部擺在戰場上,顯然與他的目的不相符合;他更不能容忍徐樹錚公然視奉軍為己有而任意加以調度,因此他召回了三個奉軍師長,並且借口邊防吃緊要調回已經開到湘東的奉軍。

    但是徐樹錚並不因此而氣餒。他由漢口到長沙,又到衡陽親自與吳佩孚打交道。他認為吳佩孚是一個真正打手,曹錕不過坐享其成,如果把吳佩孚拉過來,曹錕就成為一個無足輕重的角sè了。

    徐樹錚匆匆由前方趕回北京來,向段祺瑞建議加緊籠絡吳佩孚以拆曹錕的台。段祺瑞深以為然,立刻與吳佩孚直接通電以示優異。內閣總理從來是很少和一個師長直接通電的。6月日北京政府任命吳佩孚為“孚威將軍”。將軍雖是一個有名無實的頭銜·但在官製上是“特任”級,與督軍並行,一個手握實權的軍人加上這個頭銜,就是候補督軍,與督軍下台後被任為將軍的作用完全不同。

    但是這次安撫的工作並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吳佩孚到了衡陽之後,就再也不向前進兵。吳佩孚態度之轉變有好幾個原因:一是士兵久戰疲憊,事實上,不能再向南深入。二是湖南戰爭本是他的首功,督軍卻被張敬堯搶去,未免使他怨恨。三是國內反對內戰,反對親日的氣氛,日益濃厚,主戰派的內部也在自生矛盾。四是國際上則英美在歐戰尾聲中·逐漸恢複對東方的幹涉,正在努力扶助反段的力量,以抵抗段係背後的日本。

    而英美扶植的對象,正是北洋最忌憚的那個人:王恒嶽!

    徐樹錚赴衡陽訪吳佩孚時·吳佩孚請他吃飯,飯後在院子裏一個大金魚缸邊密談,談得十分投機。

    徐樹錚雖然很會耍政治,可是這次卻是徒勞無功,他在衡陽和吳談得非常投機,答應補助吳若幹軍費,以及發表吳佩孚的孚威將軍名義,[破曉-尋卿入夢來]以交換吳佩孚的完全聽命。卻不料衡陽密談這一幕竟被曹錕知道了,大發光火,認為徐樹錚竟收買他的部下,立刻提出嚴重的質問。而吳佩孚則以為是徐樹錚故意泄漏以使曹錕不恥於吳,使自己無法做人,所以也一下子就翻了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