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軍閥

第二百四十九章 自己真是一個瘋子(1/3)

    1917年4月,美國向德國富戰,同月,法軍幹西線開展春季攻勢,與德軍在蘭斯和蘇瓦鬆之間進行會戰,曆時共一個月,但法軍在傷亡十萬人後卻仍未有進展!

    也同時是在本月,廣東督軍路同聽推薦部下陳炳棍、譚浩明繼任廣東、廣西兩省督軍:其〖真〗實意思是示意北京政府撤換與他不能合作的廣東省長朱慶瀾。黎、段都懂得他所需要的是更高的權位和更大的地盤,便於4月10日表命令任陸為兩廣巡閱使,並根據他的請求以陳炳棍為廣東省督軍,譚浩明為廣西省督軍。

    這是繼長江巡閱使集勳之後的第二個巡閱使。但是張勳不能節製長江各省,陸榮廷卻能節製廣東、廣西兩省。從此,巡閱使就成為駕乎督軍之上的一個大頭銜了!

    此時的陸榮廷節製兩廣,手握五萬精兵,已然成了一個最有實力的大軍閥。而他的目標,則按照之前所製定的,投擲到了雲南。

    此時,段祺瑞在北京召開軍事會議,商討對德宣戰問題。山西督軍閻錫山、河南督軍趙倜、山東督軍張懷芝等等各省督軍、都統參加,北方和西南各省督軍也都派代表參加。

    而四,督軍王恒嶽,則委派王慶lu做為代表參加會議。

    段祺瑞親自〖主〗席,明召集這次會議是為了討論軍製和外交問題。

    督軍公推李純代表言,關於外交問題,會議前已經接洽好,大家都不反對對德宣戰,各督軍並擬一同到協約國各公使館聯絡感情。

    段祺瑞早已準備好一張簽名單,上麵寫著“讚成〖總〗理外交政策”八個字,請各省督軍和代表親筆簽名。以一個省區或一個軍區為一權,共計二十五權,全場一致簽名。這種表決方法,正像以前袁世凱所召集的國民會議代表一致投票讚成君主製一樣。是“舊戲重演”。

    隨後段祺瑞提出統一軍隊編製。規定軍官標準以及裁兵節餉等問題。當然,叫督軍們讚成對德宣戰而不要真的出兵是容易做得到的,叫督軍們裁兵節餉可就影響到他們的切身利害,大家都不願接受,段祺瑞沒有堅持下去。

    督軍們聯袂拜會協約國各公使,各公使也居然設宴招待他們。

    5月1日,國務會議正在舉行,忽然闖進來二十幾個督軍和督軍代表要求參加會議,這又是在國內政治上從來未有的事情。各督軍公然在會議上紛紛言。

    〖中〗國的軍人幹政已經愈演愈烈,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一切的事情都和王恒嶽所預料的是一樣的。

    四1”正在緊鑼密鼓,幹條不紊的組織著“大西南計劃…”的實施,不過就在這個時候,卻生了一件讓王恒嶽意想不到的事情:皮特要回國了!

    “你要回國?”當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王恒嶽似乎沒有反應過來:“美國已經對德國宣戰,你在這個時候回去做什麽?”

    “正是因為美國對德國宣戰了,所以我才要回去。

    ”皮特顯得非常傷感:“督軍,不,王,我最親愛的朋友。我真的舍不得離開你。我熱愛這個國家,更加熱愛四11。在這裏,有我最最好的朋友,還有你,我的老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