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驍將

四百三十六章張繡反正(1/4)

    四百三十六章張繡反正

    曹操最終沒得到傳國玉璽。祖弼用他的一死掩蓋住了所有的一切。

    那假傳國玉璽便是再假也是極品美玉雕琢而成的,那材質,那人工,其耗費絕不是祖弼一個的符璽郎可以擔負的起的。所以,它最好的歸宿就是不知所蹤……

    依漢製,子佩七璽。除了取自秦王子嬰所獻,相傳是由和氏壁雕琢而成的傳國璽作為擁有江山社稷合法象征而秘不示人,日常不太使用以外,皇帝真正頻繁使用的璽印隻有六方,分作兩組,一組叫做“子某璽”,用於外(用於對外國君主致書之類外交途徑的璽印);一組叫做“皇帝某璽”,用於內(用於對國內郡國、諸侯、百官公卿下達詔令之用),每組各三枚,分別叫做“之璽”、“行璽”和“信璽”(衛宏《漢舊儀》:“璽皆白玉螭虎紐(以白玉琢製,上雕螭虎之形作為穿綬的提紐),日‘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子行璽’、‘子之璽’、‘子信璽’,凡六璽。”)。

    六枚璽印各有不同的用途。比如“皇帝行璽”是用於封印一般的詔書、敕令,也用於冊封、任命諸侯及三公;“皇帝之璽”是用於封印賜給諸侯及三公的詔書等等……六枚璽印佩帶之人也各不相同,其子之璽、皇帝之璽是由皇帝親自掌管的,而另外四枚璽印則是放在符節台。符節台的長官是符節令,下設符璽郎四人,子六璽,其餘四璽以四名符璽郎各掌一璽。

    然時到今日,一切的一切都已隨著數十年前的那一場宮變化作了鏡之花。在徐璆攜傳國玉璽至許都後,子三璽、皇帝三璽就成了擺設,反倒是之前終年秘藏不示人前的傳國玉璽成了詔書上最常用的印璽。也因此使得原本早已被裁撤掉的符璽郎再次出現在殿堂之上。但也僅僅是一人而已,其職責就是在曹操想要用傳國玉璽或是擬好了詔書要送給獻帝過目蓋章的時候跑跑腿。

    祖弼完全有機會避過眾人耳目把傳國玉璽搞到手,這一點曹操很清楚。所以在事情生之後,他雖然暗恨自己瞎了眼,挑了個白眼狼在身邊,卻也沒往更深處想。尤其是在前去祖弼府上抄家的侍衛回報——‘祖弼家人早已不知去向’後,就自認為今日一事乃祖弼早有預謀,而就此打住了在宮的徹查。隻下令屬下州縣,全力緝拿祖弼家人。

    獻帝、伏皇後夫婦擔驚受怕了半,見事情過去了這才深深地鬆了一口氣,知道是渡過了這個難關。

    既然獻帝已經同意了禪讓,那接下去的幾上演的就是曹操的個人政治秀——三讓王位。這是無疑是一場真正的政治表演,雖然其含著有那麽一丁點遠古禪讓製度的孑遺。

    鄴城,銅雀台。

    鄴城早在曹操還是魏王的時候就已經是魏國的國都,現在他斷了漢祚,正式立魏,政治心雖然還是在許都,可鄴城他也不能丁點不顧。是要在這裏正式稱帝的。

    皇帝登基需要準備的東西很多,而且還要等江東孫吳和遼東公孫氏遣來的使臣,是以需要一段時間。曹操於是就一邊命人準備,一邊在銅雀台設宴,大宴群臣,以安定人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