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從吹牛開始

第549章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1/2)

    ‘撕拉……’

    一聲不大的動靜,在戰場上這個糟亂的環境下,即便是很認真的去聽,也未必能夠聽到這股動靜。

    但是作為動靜的締造者,馬亞還是很清楚的感受到了撞擊的力度。

    之前與自己正麵交接的那名匈奴騎兵,臉上忽然間露出一陣極其痛苦的表情。

    下意識的想要伸手去捂著腰間的傷口,緊接著整個人便因為巨大的衝擊力向後飛去跌落下馬。

    上一次作戰的時候漢軍對於騎兵槍的攻擊還沒有那麽多的約束,基本上就是能刺中哪裏就刺哪裏。

    但是現在卻改變了這種看命的方式。

    用騎兵槍的時候,優先攻擊的部位是四肢以及腰間兩側這六個部位中的一個,其中尤以腰間兩側這兩個部位為重點。

    先前的動靜,便是騎兵槍的槍頭刺破腰間右側,又因為兩匹戰馬迎麵衝鋒的巨大衝擊力,強行使槍頭撕裂對方整個腰間所造成的。

    這個傷口並不能夠立即致命,但卻也是一個致命傷口。

    撕裂出來的傷口大約有十厘米那麽長,整個腰間就是一個巨大的血口子,鮮血瞬間染紅了整個下半身。

    而這麽做的好處是,騎兵槍可以多用兩次。

    戰場上的戰機總是轉眼即逝,而先前那種隨遇而安的做法,往往會出現第一次攻擊過後,因為刺傷的部位太靠中間而無法迅速的抽出,有時候強行抽出要麽是人的反應跟不上,要麽就是會傷到自己人,所以不得不放棄騎兵槍。

    但是通過這種攻擊側麵部位的做法,可以讓騎兵槍多活一會兒。

    畢竟戰場上,武器講究的是一寸長一寸強,哪怕是騎兵,也是一樣的。

    距離是足夠操作的,隻要不是拿著長達七米的矛就行了。

    而騎兵槍全長隻有三米,無論是步戰還是馬戰,都是很合適的兵器。

    當然,若是論靈活度的話,騎兵的兵器越短,效果是越好的。

    因為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更多的反應和動作,騎兵槍這種三米長度的兵器,在麵對這種集群衝鋒的時候還是有些困難的。

    不同的兵器,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用處。

    馬亞第一次攻擊便擊中了一名匈奴騎兵的右側腰間部位。

    雙方錯開之後,馬亞沒有太大幅度的調整騎兵槍,隻是稍稍的改變了一下槍頭的方向。

    緊接著便朝著第二個匈奴騎兵刺了過去。

    整個人不需要有其他格外的動作,隻需要拿穩兵器,依靠著戰馬的衝擊力就可以了。

    而這個時候兵器長度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往往當漢軍擊中匈奴人的時候,他們卻還沒有進入攻擊範圍內。

    這個時候除非是將手中的兵器扔出去才能夠擊中對手。

    但問題是扔出去的力度始終不如拿在手中,而對方身上又有鎧甲進行保護。

    所以把兵器扔出去,除非能夠保證直接砸在對方的麵門或者脖子上,不然的話接下來就隻能等死了。

    最慘的是連死都不能拉個墊背的。

    在擊傷第二名匈奴騎兵之後,留給馬亞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了,也不再像之前那樣可以給他更多的時間去調整。

    甚至是在跟第二名敵人接觸之前,你就要想要接下來要怎麽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