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門天地神眼

第3章 隔代傳藝1(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我聽後頓時嚇了一跳。

    爺爺對我說,中原地區、黃河流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發源地,河南安陽、洛陽、陝西西安等地都是曆朝都城,曆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由於古代都有厚葬的傳統,這些皇帝和官老爺們生前享盡了榮華富貴,所以大多都把生前喜歡的東西和一些金銀珠寶放進墓室,想著死後也衣食無憂。這幾千年下來,在一些地方,到處都是古墓,老百姓在山上鋤地,種田時隨便一挖,就可能挖出幾個古董來;隨便看到一個小土包,地下就可能是一個皇宮貴族的大墓。

    尤其是洛陽的邙山,那是建陰宅的風水寶地,邙山,蜿蜒於洛陽、孟津、偃師三境,其“背山麵河”,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被認為是死後長眠的理想之地,有“生在蘇杭,死葬北邙”一說。故而,邙山之上古墓眾多,“無臥牛之地”。邙山陵墓群占地麵積756平方公裏,所在區域東西長50公裏,南北寬20公裏上,古墓是一座挨著一座,有的地方甚至到處都是墓中墓,層層疊疊,埋葬著從東周到東漢、曹魏、西晉、北魏,一直延續到五代的後唐的曆代皇室、貴族。

    爺爺說,這山裏的墓葬埋著數不勝數的寶貝,數千年來都是無數摸金者的聖地,據說這北邙山上的盜洞是一個連著一個,一個串著一個,在地底下都能串起來,能摸的基本上都摸的差不多了。洛陽附近的村子裏基本上也是人人盜墓,能挖的基本都挖的差不多了,有的墓都已經下了好多次了,連個破玉片兒也被摸光了。

    爺爺還告訴我,現在要在北邙山上摸金,要麽冒著斷頭的風險,去摸那些國家已經保護起來的古墓群;要麽就要有真本事,能夠在北邙山上那些挖的坑坑窪窪的亂墓坑中找到墓中墓、穴中穴。聽說改革開放後,社會上又開始蠢蠢欲動,很多過去的盜墓賊又開始重操舊業,雲集洛陽、長安一帶。有的人下一些被盜了的古墓,看看還能不能拾個漏,畢竟不是每一批盜墓賊的眼光都很厲害,聽說有的人還真的撿到了不少好東西。而有一些真正有本事的人,還是通過自己的能力找到了一些大墓,要麽就是一般人發現不了的大墓,要麽就是沒有被人發現的墓中墓。說到這裏,我竟然看到爺爺渾濁的眼睛裏泛著一絲亮光。

    爺爺還喜歡給我講曆代的各種寶貝,從石器、玉器、陶器、瓷器、銅器、鐵器、金屬器、骨角器、漆器,到磚瓦、石刻、織繡、璽印、書畫、輿圖、貨幣、徽章、文獻、拓片等,他都一項一項地給我講,有時候還會掏出幾個小玩意給我把玩,不過把玩後他還是要拿回去的。對這些文物的講解,讓這些文物的曆史和故事一幕幕在我腦中展開,導致我從小對這些好東西有了濃厚的興趣。

    讀初中的那三年,獨臂爺爺帶著我去了幾個地方,那幾個地方是風水寶地,大爺爺說下麵都是大墓,他用道家陰陽學說和分金定穴的絕學,現場解釋了這些墓地的風水格局,這讓我對風水的理解有了較深的認識。獨臂爺爺對我道:“孩子,風水一術,高深莫測,你現在還隻是學了個皮毛,以後還要多學習、思考、多實踐,才能有所成就啊!尤其是以後要去北方看看,去看一看洛陽、西安、鹹陽等地的古墓,哪裏才是真正的風水聖地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