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炮灰後我靠內卷續命

第173章 新想法(1/2)

    說起來,她的這個最新想法,靈感還是莫懷陽給她的。

    大齊有僧道不必繳納賦稅,不必服徭役、兵役的規定,且僧道在法律上也受優待,有罪官府許其減贖。

    莫懷陽避入寺廟的事情,一下子打通了虞子禎的思路盲區,讓她冷不丁想起來,並不是隻有真的僧道才能生活在寺廟、庵堂、道觀之中。

    寺廟、庵堂、道觀可以吸納錢財、土地、光明正大培養武者,還可以避開沉重的徭役賦稅,最重要的是,它們還可以作為虞子禎安插到大齊各地的、合理存在的據點的一種。

    這可比開鏢局、組建商隊劃算多了,也隱蔽多了。

    一邊琢磨著該派哪些人去當第一批的假和尚、假道士,虞子禎一邊在紙上刷刷寫著自己的最新規劃。

    如此一直忙碌到天色將黑,虞子禎這才收起筆墨,讓玉衡去把蔣雲杉給請到她的鹿鳴軒來。

    蔣雲杉來的很快,行過禮,接過虞子禎遞來的關於在各地發展僧道勢力的策劃書,蔣雲杉如往常那般,仔仔細細翻閱起來。

    待到看完,蔣雲杉拱手對虞子禎道:“鄉野小廟多建一些沒什麽,這種小廟本就不會有什麽高僧坐鎮,平時會去的也多是附近鄉民,即使有不大合規矩的地方也不會有人當一回事兒,畢竟曆來這種小廟就不正規。但那些規模大、位置好的寺廟,我們的人怕是就很難安插進去了。”

    大齊人講究一個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輕易損毀,剃個光頭去做假和尚已經是權宜之計了,再讓人給頭頂點戒疤的話,絕大多數人肯定都是無法接受的。

    虞子禎提醒他,“又不是所有正規寺廟裏的和尚都要點戒疤,且那些寺廟裏也不是和尚占絕大多數的。”

    越是正規的寺廟,和尚的比例反而越小,因為占有的土地更多,所以需要的雇農就也越多,而那些承擔不起苛捐雜稅的失地之民,比起賣身為奴,他們其實更喜歡投到寺廟,為和尚們種地,做個仍然是良籍的雇農。

    道觀也是同理,非是道法高深之人,確實很難混進那些有些規模的正規道觀,但種地的普通人,道觀也是需要的。

    虞子禎又不是想要把控僧道勢力,她隻是需要可信之人以京城為起點,向四麵八方發散,穿點成線,織線為網,為她拉起一個龐大的消息網絡。

    當然,要做情報工作,人員她肯定是要精挑細選並提前培訓的。

    她對蔣雲杉道:“規模大、相對正規的寺廟、庵堂、道觀,我們就隻安插負責耕種的邊緣人士收集情報、傳遞消息,那種沒什麽人氣的鄉野小廟,到時候我會讓人一點一點往裏填充武裝力量的。”

    蔣雲杉點頭,認可了虞子禎這個集匯聚人手、兼並土地、建立情報網絡於一體的鑽空子方案。

    私底下,他很欽佩虞子禎鑽空子的本事,但欽佩的同時,他也沒忘提醒虞子禎一件事。

    “對了,世子,貧瘠的地方還好說,荒地多的是,大不了我們的人自己開荒,但江南之類的富庶之地,我們的人怕是很難大量兼並土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