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處別離,良宵短

第356章:大結局(2/3)

    春暖花開的日子,元朗正是禪位自己的弟弟元西,恢複了原來的名字——衛景元,被新帝封為修羅王,稱二代修羅王。

    新帝沒有必要對臣子們解釋為什麽退位的皇帝陛下成了衛家的後嗣,你們想要猜測,那就去猜吧,他哥反正是大大方方的進了修羅王府的大門。

    二代修羅王比起三代四代五代六代七代,有一個明顯的區別,這個稱呼一直延續了兩百年,直到大燕迎來了最大的一次災難,為了爭奪皇位,叛軍將鄭州毀了一大半,雖然後來叛亂平息,但朝廷不得不按照先帝的遺旨,將國都遷移到了晉陽城,開始了新一輪的輝煌曆史。

    二代修羅王一直是衛家的人繼承著,直到那次叛亂,衛家的最後一任修羅王戰死,而引起叛亂的最大原因,鳳家的這位皇帝隻是先帝領養的孩子,並非鳳家的骨血,而衛家的修羅王才是鳳家真正的後嗣。

    千靈從來都是富不過三代,她活著的時候,能管的盡量管,死了,自然是什麽都不知道了,大燕的前一百年,在她和元朗元西的努力下,確實成為了三國裏最強盛的,身後之事,自然是管不著了。

    不過,白無憂在雲遊四海之前給了她一個忠告,大燕國運起碼三百年,但是,期間還是會動亂和紛爭,所以,她很早就將晉陽城作為了陪都,讓元西準備好了一份旨意,萬一鄭州哪天有難,晉陽城的風水極好,遷都吧。

    後來,七代修羅王得到的那本明玉記就是她寫的,瞎編的,血族的曆史自然隻有血族的人才能真正傳承下去,以她的思維,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所以,為了防患於未然,瞎編些血族的曆史得了。

    不但血族的曆史,她對於自己和元朗的記載也讓元西能抹去的就抹去,能輕描淡寫的就一筆帶過,到後來,大燕的開國帝後成了神秘的存在,加上遷都的時候,丟失了很多珍貴的曆史記錄,以至於後世對於大燕的這對帝後隻有敬畏,那是神明一樣的存在。

    但其實,除去大燕皇帝和皇後的身份,史書上對於二代修羅王衛景元的記載還是很詳細的,當然,史書說也沒說他就是大燕的開國皇帝,他媳婦想要隱去的事實,史官也隻能忍痛不去記載,誰讓大燕的第二任皇帝也是個言聽計從的人。

    元朗在二代修羅王這個位置上勤勤懇懇服務了三十年,待他的弟弟禪位給侄子鳳如玉,大燕國泰民安,他也把修羅王之位讓自己的兒子衛滄海繼承,讓一幫三十幾歲的小輩折騰著,大燕的繁榮程度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鳳如玉登基以後,身邊有一大堆的人才,朝堂之上有季家的公子們幫襯著,鄭州的安全交給子承父業的謝家小哥,姑姑家的兄弟們一個個如狼似虎,守著大燕的哥哥要塞,楚國人和鄭國人偶爾犯境,一個個打得鼻青臉腫回去。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自家的衛滄海弟弟,十五歲的年紀,一把長刀橫掃大燕軍中,成為史上最年輕的鎮國將軍,令鄰國聞風喪膽,哪兒有軍情他往哪兒衝,後來得到一個救火將軍的美稱,到了繼承二代修羅王之後,更是成為了大燕的中流砥柱。

    把敵人揍狠了,不來侵犯邊境了,鳳如玉就更加大刀闊斧的開展農業,擴展商路,登基不到三年,朝廷的稅收又翻了一番。

    當然,外人是不可能知道,過年過節的,皇帝除了開宴與臣子們共聚一堂,犒勞他們的辛苦,席間君臣談笑風生,一團和氣,而到了招待自家發小和兄弟的時候,一向都是冷傲姿態的皇帝陛下剛端起酒杯還沒說話,席間的某位就開始叨叨了:“皇兄,你在臣子們的麵前裝裝樣子也就罷了,到了兄弟這裏,就不要裝了,來,我們開懷痛飲,不醉不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