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兒下山去吧,你無敵了

第一千四百章 科學家的手劄(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619礦洞在清朝門戶大開的時候,東印度公司跟日本等勢力,都曾經先後在這裏進行過采礦。

    斷斷續續吧,也采了很多年,從下麵四通八達的礦洞來看,這是個大型的煤礦。

    當時西海戈壁灘上綠洲還比較多,沿途都有車馬店,頗為繁華過一段時間。

    拉煤的大皮車,經常如長龍般蜿蜒在西北,那場麵很是壯觀,清末的一些學者還曾經描寫過。

    後來戰亂時被海西馬家占了,也曾經有過一段時間大肆挖掘,可以說619當時是香餑餑。

    直到建國後,中斷了幾年,隨著蘇聯援建開始,619再次重新開采。

    當時的產煤量非常大,而且煤質也是上乘,甚至有段時間還出現過大量的無煙煤。

    直到619礦洞殺人案徹底爆發,這才讓619徹底的走向了停產。

    錢森森是蘇聯科學院的高材生,曾經參與了華夏最機密的核彈製造等重要項目,也是華夏當年為數不多的科學家之一。

    619礦洞殺人案大爆發的時候,他正好在西北考察核導彈發射井的選址,而且當時他的目標,正好是619其中的一個廢棄的延伸礦井。

    殺人事件中,來自蘇聯的探礦專家就不幸身亡。後來華夏跟蘇聯組成了聯合調查團下井,準備徹底探查。

    錢森森在619尋找核彈發射井,這裏的其他礦洞發生了殺人事件,自然也會參與調查。

    他在蘇聯求學,俄語流利非常,也就暫時擔任了蘇聯專家跟華夏調查團的翻譯。

    這個調查團的人並沒有像後來那樣,一進入那個新礦洞就發生死亡事件,而是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在礦井內進行了調查。

    手劄中記載,錢森森等人在調查中,發現了這個礦洞的地麵與眾不同。

    億萬年前,地球經曆了板塊運動,西北更是經曆了昆侖山的造山運動。翻天覆地,滄海變桑田。

    在地質成煤時期,由於植被深埋在地下,經過億萬年的質變,逐漸形成了煤層。

    因為是植被質變,因此煤層普遍較脆,我們在家裏燒煤的時候,一錘子下去四分五裂。

    可是錢森森等調查團,卻發現這個礦洞內的煤層質量異常不同——硬!

    真的好硬,硬到完全挖不動。

    本來應該是向下挖的礦洞,因為下麵太硬,最後隻能斜著麵打過去,煤層開采也隻能從斜麵開采。

    當時這個礦洞還沒有開采多久,忽然就平白無故死了三名礦工,死狀都是七竅流血,沒有明顯外傷。

    當時大家都以為死者是中毒身亡,畢竟礦洞內充滿有毒氣體很正常,被熏死很正常。

    所以又增加了通風口,也的確又安靜了一段時間。

    可第二次出問題的時候,忽然一下子就死了五個人,全都是同樣的死狀,這一下子引起了轟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