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死回生大作戰

第9小節 徐家匯天主堂

上海徐家匯主堂,始建於清光緒年,即:公元1896年。 Ww WCOM高五層,約5米。中世紀哥特式建築。平麵呈長十字形,正麵向東,兩側建鍾樓,高聳入雲。磚木結構。外觀是典型的歐洲中世紀哥特式。大堂頂部兩側是哥德式鍾樓,雙尖頂磚石結構,堂脊高18米,鍾樓全高約6米,尖頂1米,尖頂上的兩個十字架,直插雲霄。堂身上也有一十字架,頗似輪盤狀。寓意,生命恰如駕馭輪盤。堂身正中是盤型浮雕,繁複華麗,遠看極像羅馬鍾表的形狀。外部結構采用清一色紅磚,花崗石鑲邊,屋頂鋪設石墨瓦,飾以許多聖子、主的石雕,純潔而安詳。主體牆上有巨大圓形花窗,其上鑲嵌彩色玻璃,建築造型挺拔**。外牆用黃沙水泥粉刷,屋頂置有大不等銅皮圓穹,呈孔雀藍色。尖頂。教堂高79米,寬8米,正祭台處寬44米。堂內有蘇州產金山石雕鑿的64根植柱,每根又有1根圓柱組合而成。規模巨大、造型美觀、工藝精湛,在當時被譽為上海的第一建築。 教堂內部,地坪鋪方磚,中間一條通道則鋪花磁磚。門窗都是哥特尖拱式,嵌彩色玻璃,鑲成圖案和神像。中有祭台19座,中間大祭台是1919年複活節從巴黎運來,無論在宗教還是藝術方麵,都有較高的價值。內部的頂部回廊,獨特的網狀設計結合了空氣動力學原理,讓近三層樓高的大廳上形狀蒼穹的頂部玻璃,無需人工刻意清洗亦可保持終年一塵不染。而該設計中最為巧奪工之處在於,無論身處教堂哪個角落,即便用平常聲音話,亦能清晰傳至教堂各處。屹立於中央祭台之巔懷抱耶穌的聖母像,自1919年由巴黎製成後運抵上海之後百餘年間,一直居高臨下俯視全堂,整座教堂的中心。橫廊的玻璃上貼著許多修女與信者手繪的七彩窗花,輕聲細述著聖心和聖母心的故事的同時,當陽光照射進來,這些彩繪鑲嵌玻璃窗藝術所凸現出來的光線的作用,在方磚上鋪就起五顏六色一眼望不盡的七寶海洋。以致,當耶穌宣布:“我就是世界的光!”時,那些在色彩斑駁的窗戶上舞動的光便成為了上帝以及上帝與人之間道路的象征。即使是一個沒有接受過任何科學理論和宗教學方麵學習的農夫,亦能體驗到自身與上帝之間的交流。 除了教堂本身,還值得一提的是它正前方的廣場。由於年代久遠,地基沉降,使人們從漕溪北路上西望教堂時視線受到阻礙,整體景觀差強人意。所以在16年政府斥重金做過一次大的改建。改建後,廣場與教堂渾然成,成為了後世的設計者對前世哥德式建築風格畫龍點睛的完善。從以前的婚紗攝影專供外景地,升級成了上海最具標誌性的景點之一。 然而令它曆久持新,引來傾慕無數的原因,真的隻是為了一睹這廣場和教堂,相距年,兩種截然不同建築風格的水乳膠融?又或者,再一次應驗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古話?如果是後者,那麽寄居在這裏的,是仙是神亦或是精靈?而他又會在偌大的古刹中的哪一個角落?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