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笑傳

第30章 戰雲密布風雲變 一朝潰敗局麵傾(1/5)

    經過兩個多月的考慮啊,乾隆皇帝終於下定決心進攻緬甸。這一切啊,都是因為楊應琚那三封奏折給蠱惑的。你說這皇帝老兒是不是有點草率啊?

    那楊應琚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呢?他真的是乾隆皇帝稱讚的“老成曆練”的“公忠體國大臣”嗎?還是說他是那種言行不一、巧言惑眾的偽君子呢?他這麽熱衷於進攻緬甸,到底是為了國家著想、永靖邊陲呢,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呢?這一切啊,曆史都給出了答案。原來啊,楊應琚就是個貪功求爵、製造事端、最後兵敗身亡的可恥之徒。所以啊,我們可不能被他的花言巧語給騙了,得睜大眼睛看清楚他的真麵目啊!

    楊應琚這哥們兒,出身可真不一般。他可是咱們漢軍正白旗的大佬,老爹文乾還當過廣東巡撫呢!這楊應琚從小就聰明絕頂,運氣還特別好,碰上了乾隆帝信賴的大臣黃廷桂的推薦。這黃廷桂可是個人物,眼光獨到,一眼就看出了楊應琚的才華,覺得他處理事情挺靠譜,挺合皇帝的心意。就這樣,楊應琚很快就被提拔為兩廣總督,後來又轉任閩浙總督、陝甘總督。乾隆帝可是對他讚賞有加,說他“久任封疆,曆練有素”。

    這楊應琚也是心氣兒高,一聽說要調他去雲貴總督,辦理緬甸事務,他立馬就動身前往昆明。三月初,他到了昆明,然後馬不停蹄地趕到普洱。結果呢,他一到普洱就碰上了“瘴鬁大作”,緬人也紛紛撤退。這時候,清軍的雄鎮總兵華封趁機占領了孟艮城。可惜啊,城裏已經空無一人,連糧食都燒毀了。普洱總兵劉德成則占領了整欠。車裏等內地土司也都歸順了清朝。這楊應琚可高興了,趕緊派官員去孟艮、整欠等土司,忙著“正經界、集流亡、厘戶口、定賦稅”。他還讓召丙住在孟良、叭先捧住在整欠,都給他們授了個三品指揮使的官銜,讓他們管理土務。

    乾隆帝一聽說這事兒,心裏樂開了花,立馬下令豁免了普藤、猛旺、整董、猛烏、烏得、車裏、六困、倚邦、易武、猛臘、猛遮、猛籠、猛住這十三個土司地方的稅收,還把他們欠的債也一並免了,這可是大大的恩惠啊!

    不過啊,這楊應琚要是有點自知之明,對緬甸國情有點了解的話,就應該抓住這個好時機,好好鞏固邊防,然後撤兵回邊境,跟緬甸保持和平友好的關係。可惜啊,他被勝利衝昏了頭腦,聽信了一些屬下的慫恿,錯誤地認為緬甸人好對付得很,就頭腦發熱地想要建功立業。結果呢,他這一舉動不僅害了國家,害了老百姓,也害了自己。真是利令智昏啊!

    這楊應琚在普洱安定下來後,回到了省城昆明。他開始召集文武官員,還有那些熟悉外國情況的人,大家齊聚一堂,商量下一步的計劃。

    這時候,有個叫趙宏榜的騰越副將,這哥們兒可是個人物。他老家是湖北的,年輕的時候在波龍廠當過廠丁,對緬甸那邊的事兒可是門兒清。他心想這可是立功的好機會啊,就第一個跳出來說:“木邦、蠻暮那些土司都願意歸順咱們,緬甸的王現在孤立無援,我看咱們有機會一口氣拿下他們!”

    趙宏榜這麽一說,楊應琚開始還覺得挺有道理,但後來一想,自己已經是個一品大員,年紀也七十多了,何必為了這種功名去冒險呢?於是他就拒絕了趙宏榜的提議,說:“我官做到這一品,年紀也一大把了,還要啥?犯不著為了貪這點功勞去惹邊疆的事端。”

    可這趙宏榜真是個執著的人,他覺得有機可乘,就竭力勸說楊應琚出兵攻打緬甸。一開始楊應琚還挺清醒,後來也不知道是被趙宏榜說動了還是怎麽的,竟然相信了他的話。於是他就下令讓道、鎮、府、州的官員都來商量這事兒。

    那些官員們一聽,紛紛表示反對。迤西道陳作梅、永順鎮總兵烏爾登額、永昌知府陳大呂這些人,都覺得敵人勢力太大,咱們現在開邊境的爭端不合適。尤其是那個烏爾登額,他特別反對出兵,還寫了七次報告來阻止。楊應琚看了很不高興,就把陳大呂給撤職了。

    這下子,那些將領們更慌了,都忙著報告說土司們已經歸順了。雲南提督李勳說猛勇、猛散土司求附;普洱總兵劉德成說猛龍、補哈請歸;楚姚總兵華封報告說整賣、景線、景海土司獻土求降;木邦、孟密、孟養、蠻暮等也求歸順;他們奏表上都說自己那片地有“一二千裏、戶十數萬”,“是邊外的大都市”。其實啊,“他們那土地、戶口都在緬甸呢,咱們哪能真有呢?”這楊應琚也不想想清楚,啥都沒搞明白就一股腦兒往上報。

    乾隆帝聽了覺得挺高興啊,就批準了楊應琚的計劃。於是楊應琚就於乾隆三十一年九月十二日離開普洱,前往永昌接受木邦等土司的投降。臨走前呢,開化同知陳元震還發了個告示給緬甸,說自己這邊兒“調集了精兵五十萬、大炮千尊”,還有那個“大樹將軍”統領著大軍,“已經在邊境上擺好陣勢了,你要是不投降我們就來打你!”就是為了嚇唬嚇唬緬甸人。

    結果呢,楊應琚這邊兒剛走,緬甸那邊兒就派了好幾萬的軍隊過來攻打。他們分兵四路,一路從蠻暮來,一路從猛密、猛育過去,還有兩路分別從木邦和滾弄江進攻。九月二十日這天,緬軍猛攻新街,清軍這邊兒騰越副將趙宏榜突然遭到敵襲,一下子就頂不住了。他隻好燒掉器械和輜重,跑回了鐵壁關。緬兵一看這架勢,“數萬大軍一路尾隨而入”,木邦、蠻暮這兩個土司都隻好跑進內地避難去了。

    楊應琚這邊兒呢,一聽這個消息就急了,“痰疾”突然發作起來。可是他啊,這時候也沒想著把實情告訴皇上,還想著能瞞多久就瞞多久呢!

    乾隆帝這得知楊應琚得了痰症,可真是急了。他老人家在十一月初八日就下了一道聖旨,把兩廣總督楊廷璋調去雲南,讓他代替楊應琚治理軍務。乾隆帝還特地賜了楊應琚一些“神藥”,什麽十香返魂丹、活絡丹,還有六個荷包,都是從皇宮裏精心挑選的,讓他好好調理身體,希望能快點康複。

    “你要注意身體啊!你這麽老了,身邊得有人照顧才行。”乾隆帝還特地派了楊應琚的次子楊重穀去永昌看望他。過了一陣子,乾隆帝又派大學士傅恒的兒子多羅額駙、乾清門侍衛福靈安帶著禦醫李彭年去給楊應琚治病。還讓楊應琚的長子江蘇按察使楊重英趕緊去永昌,“看看你老爸的情況”,順便當個監軍,“協助處理軍務”。

    雖然乾隆帝這時候對楊應琚還挺信任的,但他心裏也開始有點兒犯嘀咕了。他想親自了解軍情,於是特地囑咐福靈安:“你跑一趟軍前,好好觀察一下情況。如果短期內能搞定,那就一起帶兵去征討;要是困難重重,你就如實匯報,讓我知道實際情況,好決定下一步的行動。”

    結果呢,楊應琚的病很快就治好了。他一康複,就趕緊集結了一萬四千多名士兵,準備出擊。十一月的時候,提督李時升命令永北鎮總兵朱侖出擊鐵壁關,進攻楞木,想要收複新街;又讓永順鎮總兵烏爾登額帶兵到宛頂,進攻木邦。結果朱侖在楞木吃了個大敗仗。緬軍一路進攻,從三十一年十一月一直打到第二年三月,先後攻下了銅壁關、萬仞關,燒殺搶掠了盞達、戶撤、隴川等地,還占領了猛卯等地方。他們在萬仞關、銅壁關、猛卯等地幾次打敗清兵,擊殺了清遊擊馬成龍、班第、毛大經和都司徐斌、守備高乾等將領。官兵傷亡慘重,內附的土司被搶掠,新歸附的土司也被占領。

    這麽大的失敗,楊應琚卻視而不見,還幾次謊報大捷,說殺了緬兵上萬人。

    雖然楊應琚撒謊騙皇上,但他心裏也清楚,緬軍太強了,根本打不過。他怕時間拖久了事情鬧大,被皇上知道了就糟了。於是他想了個“招降”的辦法,在三十一年十二月底跟雲南巡撫湯聘、提督李時升一起上奏說:“緬甸那邊兒自從楞木大敗之後,他們的頭目莽聶吵遮就帶著二三萬兵馬來搶咱們地盤。我軍當然不能示弱啊,十二月初六到十六日這段時間裏,咱們先後殺了三千多敵人。算上之前的戰鬥,咱們已經殺了差不多一萬緬甸兵了。”他們還查了一下,“緬甸這地方山高林密、江河險阻、土地貧瘠、瘴氣橫行。要是想直接搗他們的老巢,恐怕得費好長時間,而且還不一定有好結果。”所以他們覺得,“如果緬甸真的怕了咱們,願意臣服的話,咱們可以考慮給他們一條自新的路走。”

    幾天過去了,三十二年正月初,楊應琚、湯聘和李時升三人又聯名上奏說:“緬甸的猛毒王子有個弟弟叫卜坑,還有一個領兵的頭目叫莽聶眇遮,他們最近老是往咱們軍營裏跑,求咱們收兵。他們說,之前蠻暮土司和各土司因為貢獻的東西過期了,他們就帶人去討債,其實並不是要跟咱們打仗。現在他們被咱們打怕了,願意停戰歸順。還有蠻暮、新街這些地方,那是他們生活的地方,他們請求咱們允許他們做買賣。”

    這倆人一邊說一邊還哭訴著:“求求您了皇上,就饒了咱們這一回吧。”

    這兩道奏疏啊,分別在三十二年正月初十和二十四日送到了乾隆帝的手裏。照說啊,乾隆帝應該好好琢磨琢磨:為啥楊應琚這個大學士、雲貴總督突然之間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從強烈要求出兵變成了急著收兵呢?而且啊,這楊應琚也不是個新手了,在官場混跡了幾十年,對乾隆帝的性格應該很了解。他難道不知道乾隆帝是個英明神武、乾綱獨斷的皇帝嗎?糊弄皇帝可是要掉腦袋的,他就不怕?再說啊,這撤兵的事兒也不是小事兒啊,當初為什麽要征集那麽多兵馬、興師動眾地去征討緬甸呢?現在說不打就不打了,那之前是為了啥呢?這簡直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啊!這不能不讓人覺得,是不是因為戰況不利,征緬行動出了問題,所以楊應琚才冒著欺君之罪的風險,請求撤兵議和吧!

    但是啊,這個時候的乾隆帝啊,已經是自我陶醉在他的“文治武功”之中了。在短短五年內,他兩次征討準格爾和回部,每次隻用了幾千、萬餘名士兵,就實現了七十年內皇祖、皇父的夙願,洗刷了雍正帝時清軍大敗於和通泊的恥辱,還擴大了兩萬多裏的疆土。在三十年內,他還免稅、免糧好幾次,國內百業興旺、人口激增、國庫充盈。這個時候的他啊,因為過於自信和驕傲,開始像年輕時那樣好大喜功、輕率冒進。所以啊,他在麵對楊應琚的請求時啊,堅持了錯誤的選擇,決定發動更大規模的進攻。

    乾隆帝在三十二年正月初十日讀到楊應琚等人的奏折後,便開始了長達兩個半月的忙碌。在這段時間裏,他連續發布了二十五道諭旨,有時候甚至一天連下三道命令。這些諭旨主要圍繞三個問題展開。

    首先,乾隆帝認為緬甸戰役的起源都是因為楊應琚的胡亂發言和貪功導致的,使皇帝誤信了他的言論。他抱怨說:“當初處理緬甸匪徒的時候,本來隻是因為他們侵犯了邊境,索取賠償也就算了。如果那時候緬甸能把召散交出來,事情也就解決了。結果楊應琚去了雲南之後,事情就變複雜了。他不但要管理邊境,還要抓逃犯。後來莽匪召散逃到了緬甸,楊應琚就發文要他們交人。他還說要是不交出這個叛徒,他們就要派兵來打我們。我當時就想,緬甸這麽偏遠的地方,應該不會主動侵犯我們內地吧,這事兒也不值得大動幹戈。然後楊應琚就報告說木邦、蠻暮都來投降了。我那時候還挺高興的,覺得楊應琚畢竟是個經驗豐富的封疆大吏,肯定不是那種輕率的人。我就叫他根據實際情況考慮,能不打就不打。我就等著他再報個喜訊,沒想到他竟然直接去永昌接受投降了,還說什麽機會難得,可以趁機收拾他們。我當時就想,這楊應琚肯定已經胸有成竹了,就鼓勵他好好幹,等著他的好消息。”

    第二,乾隆帝對那些庸碌的將領們嚴厲斥責,痛批他們掩飾敗仗、膽小怕事。一開始,乾隆帝是從楊應琚等人的捷報中發現了問題。在三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的諭旨中,他對軍情提出了一係列的疑問和質問:“楊應琚已經集結了一萬四千多名士兵,兵力也不弱啊。但他一到新街就退回了楞木。而且他兩次報的交戰地點都是銅壁關、鐵壁關之外。按地圖來看,楞木明明就在新街裏麵,那兩個關口更是都在我們這邊兒。這楊應琚還說他殺了上萬的敵人,到底是在哪兒殺的?我就納悶了,這哪是打勝仗啊,分明就是咱們綠營那套虛誇的作風。”他還指出:“進攻蠻暮、新街的緬軍才兩萬人,就算真殺了上萬,也不至於全軍覆沒啊!緬軍要是真被打得那麽慘,早就跑光了,還敢跟你硬拚?所以啊,這前後報的戰果兒都不足信!太假了!”然後他又質問:“提督李時升到底在哪裏?怎麽沒見他親自上陣指揮?總兵華封、劉德成又在哪?怎麽隻讓朱侖、烏勒登額去守邊?”

    話說回來,楊應琚這個家夥,臉皮真不是一般的厚。他竟然還敢跟皇帝狡辯,說他的那些捷報都是真的,殺了差不多一萬的敵人。結果呢,皇帝一查,全都是假的!於是皇帝就在這裏批示:“這就是欺騙之一端。”

    皇帝又發現楊應琚的報告裏有很多不靠譜的地方,跟實際情況完全不符。比如去年九月,趙宏榜駐在新街的時候,遇到敵人就嚇得逃回鐵壁關內,還把蠻暮、新街給丟了。然後十一月的楞古之戰後,士兵們又退回到銅壁、鐵壁二關以內,從此再也沒出過關跟敵人交鋒。那他怎麽就能殺了那麽多敵人呢?這簡直太荒唐了,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後來呢,侍衛福靈安遵奉皇帝的旨意去查明軍情後,也回來報告說:“楊應琚之前說的緬甸匪徒投降,還有隴川打仗、殺賊一萬多的事情,全都是假的!”趙宏榜從新街失事後就逃回鐵壁關了,朱侖楞木一戰就退回一站,還被緬甸人騙了,信了他們的投降。結果他們趁機從各個隘口衝進我們的境內。

    雲南布政使錢度也奉皇帝的命令據實陳奏,不然就要被治罪。他也揭露了之前捷報的虛偽,還簡單描述了一下用兵失敗的經過。他說楊應琚辦理緬甸的事情,一開始就以為有機可乘,調了三千六百名士兵叫趙宏榜去受降。後來他到了漾濞,收到趙宏榜的告急文書,才知道新街已經丟了,才開始加緊調各營官兵。十一月緬甸兵從萬仞關小路進入永順,燒了盞達、戶臘撒,“把銅壁的官兵給衝散了”,殺了遊擊馬成龍,燒了隴川。十二月底官兵陸續到齊後,“又聽信了緬甸匪徒投降是假的”,沒打他們,“趁我們疏忽的時候”,一月初就衝進了猛卯,占據了木邦。滇省綠旗兵除了昭通、東川、開化、曲潯四鎮的兵還敢跟敵人對打外,其他的都逃跑了。李時升、朱侖“都沒親自上陣指揮”,楊應琚這個人呢,“對下屬太寬容了”,不查清楚事情真相,“實在是欺騙皇上”。

    皇帝聽了這些報告後大怒啊!馬上下令把楊應琚這個大騙子的大學士和雲貴總督給撤了職,抓到都城去,然後押送到熱河避暑山莊。在審訊之後呢,皇帝下令讓他自殺,“讓天下人都知道他的罪行”,還把他兒子楊重穀的知府職給撤了,因為楊重穀曾經打人至死被判死刑,所以皇帝就把他給砍了。提督李時升、總兵朱侖、劉德成、烏爾登額等將領也都被抓起來判了死刑。

    第三,乾隆皇帝一錯再錯,堅持要繼續征討緬甸。他對楊應琚請求收兵的奏折非常不滿,多次下令斥責,並以此作為楊欺君誤國的大罪。乾隆皇帝宣布必須堅持用兵,征服緬甸,不得中止。他給出了兩個理由來支持他的決定:

    首先,他要保護那些歸附的土司和已經占領的地區。他說:“蠻暮、新街等地方,既然已經投降了,也遵守了我們的製度剃發易服,那就成了我們國家的領土。”、“這些都是我們中國的土地。”、“那些投降的人,就和我們國家的人民一樣。”、“我們應該好好保護他們。”、“木邦、整欠、整賣等地方,之前請求我們保護並加入我們國家,我們怎麽能還把他們交給緬甸,讓他們被欺負呢?”

    其次,他認為王命難違,帝威無比。他嚴厲地訓斥楊應琚的請求收兵是“把接受投降當作兒戲,這怎麽能平定遠方的夷人並尊重大國威嚴呢?”他覺得歸還已經占領的土地,還沒有真正取得勝利,“就想歇手了”,“這還能算是什麽事情!”、“我非常自豪也非常自信地說:“我處理各種事務,從來不會馬虎完事,更何況是用兵打仗呢。你想想看,我們大清國這麽強大,有什麽事情是做不成的?”、“至於緬甸匪徒侵犯我們內地,那我們就一定要殲滅他們,把他們趕出藏身之地,來展示我國的威嚴,怎麽能就此停止呢?而且我們國家現在正當全盛時期,準格爾、回部等地都平定了,怎麽會有這麽小小的緬甸不能消滅呢?但楊應琚竟然想草率完事,這實在是太荒謬了。”

    然而,盡管乾隆皇帝如此自信和驕傲,他還是因為輕敵和盲目追求功績而遭受了更大的挫折,敗得更慘。這也再次證明了“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道理。

    乾隆三十二年三月初一,乾隆皇帝下令,任命明瑞為雲貴總督,負責征緬的軍務。然後他又連續調動官兵,撥發國庫銀兩,準備大規模地征討緬甸。看來這次進軍可是來勢洶洶啊!

    乾隆皇帝可是把這次進軍的目的和要求都講得非常明確了。他在七月初九日的諭旨中說:“我們大軍進剿緬甸,現在正在廣集兵糧,準備在秋冬大舉進攻。到時候我們的軍隊肯定會像破竹一樣勢如破鐵,一舉成功,讓西南邊境安寧,這樣才是長久之計。但是啊,緬甸這個地方太偏遠了,山巒重重,風氣也和我們不同。等我們平定這裏之後,想要設立郡縣、同化他們可就難了。就算是像新疆回部那樣,派個大臣去坐鎮彈壓,恐怕也不行啊,因為那裏的水土太惡劣了,還經常有瘴氣發作,我們的軍隊長時間駐紮在那裏可就不太合適了。至於那個緬甸頭頭懵駁,從他老爹甕藉牙篡位奪權以來,就幹盡了壞事,欺負百姓,連年侵擾我們的邊境。最近還敢冒犯我們的尊嚴,真是罪大惡極!我們當然要把他連根拔起,以彰顯天朝的威嚴和懲罰叛亂者的決心。但是呢,打完了之後呢,他們的土地和人民可都是我們國家的子民啊,我們也得好好安撫一下,讓他們也能過上太平日子。要是想找個新的頭頭,恐怕也不是那麽容易的。就算找到了個有點能力的,也不一定能夠控製得了那些蠻族,讓他們聽從教化。要是再找個井底之蛙那樣的頭頭,恐怕又會像以前一樣鬧個不停,反而會滋生更多的麻煩。所以啊,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按照各城的大小,分置土司,讓他們各自守著自己的地盤,互不聯係。這樣一來呢,他們勢力分散了,也就不會那麽容易聯合起來鬧事了。而且啊,各土司有了自己的地盤和稅收,也更容易管理了。但是啊,這土司的選擇也是很重要的。得選那些真心歸化我們、有能力有才幹的人來當土司,這樣他們才能真心實意地為我們國家效力。對於那些桀驁不馴、不可靠的人,就算他們暫時投降了,也不能放鬆警惕。應該把他們的族黨都遷走,妥善安置,這樣才能永絕後患。”

    但咱們也得說說,他可是“想得美”哦!他的計劃是挺美好的,可現實卻是骨感的。在後麵的戰爭中呢,他的這些計劃基本上都沒有實現。土司們各自為政、互不統屬、互相傾軋的事情可沒少發生哦!而且呢,那些桀驁不馴、不可靠的人也不是那麽容易就遷走的哦!

    乾隆皇帝可是個有魄力的皇帝哦!他可是下了決心要征服緬甸,絕不容許輕易投降的。過了兩個半月,到了九月十六日,他根據明瑞所奏的九月開始進攻的計劃,給軍機大臣下了諭旨,說這次我們軍隊聲勢浩大,肯定能一舉拿下敵人,贏得勝利。“緬匪”現在可能會因為害怕我們的軍威,假意投降,希望能逃脫天罰。但是啊,明瑞他們可不能心軟,千萬不能輕易接受投降哦!這些“緬匪”狡猾得很,去年在楞木、鐵壁關等地,他們就屢次用詐降來拖延我們的軍隊。等到我們的軍隊稍微退一點,他們就馬上反叛。所以我們絕對不能被他們給蒙蔽了。而且啊,我們的軍隊從去年新街到今年春天的木邦,陣亡了不少戰士。這可不僅僅是懲罰一下那麽簡單的事情哦!我們得把敵人全部消滅掉,這樣才能彰顯我們國家的威嚴和天道的公正。更不能隻是簡單接受投降就完事了哦!

    要是我們的軍隊能夠直接打到阿瓦,攻下他們的首都,那就得抓住那個逆賊頭子,把他給砍了,這樣才能讓那些凶黨們知道我們的厲害。我們還可以在他們地界上酌情分置土司,讓他們永遠臣服於我們。要是緬匪的黨羽真的把那個大頭頭給抓了,送到我們這兒來,那我們或許可以考慮不殺他們,但是也得先把他們抓起來送到京城來。不過啊,我們一開始進軍的時候,就不能心軟了哦!得把這個意思傳給明瑞、鄂寧、額爾景額他們知道。

    乾隆皇帝的這些要求啊,真是讓人哭笑不得!他以為自己是全世界的主宰,想讓緬甸怎麽就得怎麽,完全不考慮實際情況。其實啊,中緬之間的衝突,根本沒那麽複雜,就是雙方土司之間的爭鬥,就像乾隆帝說的“蠻觸”。那時候清和緬甸之間並沒有你死我活的矛盾,最多就是緬甸想要點耿馬等土司的貢賦,這還是沿襲之前緬王莽達拉的規矩。那時候雙方還沒正式劃定邊界呢,土司們向緬王交點貢物也是為了求個安寧。這種情況下,雙方完全可以坐下來好好談,消除誤會,建立和平關係,根本不需要動武嘛!

    緬王懵駁也想過和平解決,就要求“賞給蠻暮、新街,照常貿易”,這要求不過分啊,蠻暮、新街本來就是緬甸的地盤,貿易往來對雙方都有好處,何樂而不為呢?乾隆帝本來可以接受這個要求,停戰議和,大家和氣生財。可他就是仗著自己“大清國全盛之勢”,硬要一條道走到黑,不但不停戰,還要把緬王、將領、土司都趕盡殺絕,把緬甸吞並了再分裂成小部。這要求也太霸道了,簡直就是欺人太甚!緬王懵駁也不是吃素的,繼承了開國之君甕藉牙的基業,手下一大幫猛將和精兵呢。他當然得動員全體緬甸人民拿起武器反抗了,為了保衛家園嘛!所以呢,乾隆帝這次征緬行動的不義性質,早就注定了他會失敗!

    乾隆帝還嚴厲宣布不許輕易接受投降,以為大軍一出馬就肯定能打勝仗,捷報頻傳。這可給將軍明瑞施加了巨大壓力啊!明瑞隻能贏不能輸,隻能進不能退,最後竟然因此自殺了!

    說到明瑞這個人啊,他可是個大大的英雄!他出生在富察氏的滿洲鑲黃旗家庭,家裏那可是響當當的一等承恩公富文之子,大學士傅恒的親侄子,連孝賢純皇後都是他的姑姑。明瑞從小就英俊聰睿,驍勇善戰,簡直就是個天生的戰士!

    乾隆二十一年,明瑞以官學生的身份繼承了父親的公爵,那可是風光無限啊!他跟著乾隆皇帝征戰四方,立下了赫赫戰功。他曾平定了準噶爾汗阿睦爾撒納的叛亂,還攻打回部霍集占,再建功勳。皇上高興得不得了,給他加了“毅勇”二字在公爵名前,還號為一等承恩毅勇公。二十四年的時候,他更是被賜雙眼花翎,加雲騎尉世職,還被畫成圖掛在紫光閣上,後來還當上了正白旗漢軍都統。

    到了二十七年,明瑞又當上了第一屆伊犁將軍,皇上還給他加了個騎都尉世職。這可真是官運亨通啊!到了三十二年三月初一日,明瑞被乾隆帝提拔為雲貴總督,還負責征緬的軍務。皇上覺得還不夠,又給他授了個兵部尚書,用將軍頭銜,有時候將軍名前還要加個“公”字。

    這明瑞啊,真是春風得意馬蹄疾啊!三十二年五月一到雲南,他就跟巡撫鄂寧一起四處巡查。他還揭發了楊應琚的欺罔之罪,狠狠地劾奏了提督李時升、總兵朱侖、劉德成、烏爾登額和副將趙宏榜這些人的不戰之罪。他還指出,“滇兵積久廢弛無鬥誌,將領亦未諳戰陣,遺失炮位器械無算”。哎呀,這明瑞真是火眼金睛啊!

    六月的時候,明瑞又給皇上寫了份奏折,總結了之前作戰的教訓,提出了新的方略。他說啊,“前次辦理,種種草率,動失機宜”。他還說,“已親督勁兵,鼓勇進剿,緬必‘救護巢穴’”。他還計劃在各土司境內的險要地方設置兵營防敵來攻,其餘的小路就派人巡邏備禦。這樣既省了兵力又增加了防守的力度。他還說要把兵糧改成讓士兵自己帶著,這樣既省費用又方便。乾隆帝看了他的奏折後連連點頭稱讚說“允其奏”。

    這明瑞真是文武雙全啊!有這樣的將領在身邊,乾隆皇帝當然笑得合不攏嘴啦!不過話又說回來,有這樣的大臣輔佐皇帝治理天下,清朝的日子肯定是越過越紅火!

    話說這八月末,明瑞跟那個署刑部侍郎、參讚大臣額爾景額一起給乾隆皇帝上奏了一個三路進兵的方略。他們這方略啊,可謂是精心策劃,考慮周全。進攻的軍隊呢,有北京的滿兵三千名、四川兵八千、貴州兵一萬和滇兵五千。除了派一千黔兵去普洱外,綠旗兵就有二萬二千人,加上滿兵就是二萬五千人。另外啊,還調動了土司兵四千,加上原先駐紮在龍陵的兵一千餘名和杉木籠的兵二千餘名,總計三萬多人。

    這兵分三路啊,一路從宛頂出口,向木邦前進,有滿兵一千餘名、綠旗兵七千餘名,由明瑞親自率領,還有領隊大臣紮拉豐阿、伯玉魯斯、總兵國柱和李全一起同行。另一路呢,從鐵壁關出口往猛密方向,派了滿兵九百餘名和綠旗兵七千餘名,由額爾景額和提督譚五格率領,總兵王玉廷同行。還有一路就從紮防以南,經過猛古、猛浦,跟猛密中路的兵互為聲援,派了滿兵九百餘名和綠旗兵三千餘名,由領隊大臣觀音保率領,總兵長清同行。最後啊,命令總兵達興阿統領綠旗兵四千餘名,到木邦駐防。乾隆皇帝基本上同意了這個方略,隻是讓中路由額爾景額做總統,還讓參讚大臣珠魯訥前往木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