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笑傳

第18章 天子南下禦舟遊 奇聞趣事傳千古(1/5)

    乾隆皇帝弘曆,這位統治了大清帝國長達五十年之久的皇帝,在君臨天下的五十周年紀念日上,對著滿朝文武和江浙的百姓們,發表了一番關於南巡江浙重要性的高論。他嘴角掛著一絲得意的微笑,用一種近乎自誇的口吻說:“我統治了五十年,這期間我辦了兩件大事,一件是西征,另一件就是南巡。”

    那“西征”啊,就是他在1755-1759年之間,發動的平準定回之役。這場曆時五年的戰爭啊,可是耗費了乾隆皇帝不少心思。不過這功夫可沒白費,他成功地清除了準噶爾部南侵喀爾喀的威脅,保障了大西北和京師的安寧。這場戰爭不僅統一了準、回各部,還擴大了大清的疆域兩萬多裏。從此,西北、北方、青海、西藏等地都過上了安寧的生活,這可都是托了皇上之福啊。

    那麽,“南巡”又是怎麽回事呢?為什麽它能和“西征”相提並論呢?這得從乾隆皇帝的一道諭旨說起。

    乾隆帝弘曆,大家都知道他是個喜歡微服私訪、四處遊走的皇帝。在乾隆十四年十月初五日,這位皇帝老爺突然心血來潮,下了一道關於南巡的重要諭旨。這諭旨的內容嘛,可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據說啊,江南的督撫等一幫大員,看著那些富豪士紳們一個個眼巴巴地盼著皇帝南巡,於是他們合計了一下,就聯名上書請求乾隆帝南巡。乾隆帝一看,覺得這事兒挺大,得讓廷臣們一起議議。大學士、九卿等人就開始翻經據典,還搬出了聖祖仁皇帝六巡江浙的光輝曆史,說這事兒非得皇帝親自去不可。

    乾隆帝聽了挺高興,覺得自己的子民還是挺依賴他的,就打算去看看江南的風土人情。他還特地強調了,這次南巡不是為了玩兒,而是為了考察官方、戎政、河務、海防等等一係列重要事務。當然啦,他也承認自己心裏挺惦記江左那塊地兒,畢竟那裏人多地廣,繁華得很。

    不過呢,乾隆帝也知道自己這趟南巡路途遙遠,十多年來都沒能成行。他就抱怨說:“我每次讀聖祖實錄,都看到他老人家南巡的時候,帶著皇太後鑾輿,老百姓扶老攜幼,夾道歡迎,我心裏羨慕得緊啊!”看來乾隆帝也是個有孝心的皇帝,時刻不忘孝敬皇太後。

    最後呢,乾隆帝還是答應了南巡的請求,但具體時間得等到辛未年(乾隆十六年)春天。那時候正好是皇太後六十大壽,想象一下那個場景吧:大街小巷張燈結彩,老百姓載歌載舞給皇帝和皇太後祝壽那場麵肯定很熱鬧!

    乾隆帝還特別強調了南巡期間要簡約儀衛不得鋪張浪費。他說:“名山古跡雖然多但也不用過於修飾隻要打掃幹淨就行了。”看來這位皇帝還是挺注重節約的嘛!他還特地警告說民間不要過於華麗互相攀比要遵守紀律不得讓有司浮冒開支。

    十一天後的乾隆十四年十月十七日,我們的乾隆皇帝又來了興致,降下了一道新的諭旨。這次的主題關於閩浙總督喀爾吉善和署浙江巡撫永貴的請求——希望皇帝能夠到浙江視察海塘工程。

    乾隆帝開始回憶起之前江南督撫等人的南巡請求,他說道:“那時候大學士和九卿們經過會議,大家都認為應該南巡,我就已經下了旨意答應了。江、浙兩省是相鄰的,都是我聖祖皇帝曾經多次臨幸的地方,海塘工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務。現在閩浙總督和浙江巡撫都來請求我視察,看來他們很期待我過去,那我就答應他們的請求吧。”

    乾隆帝的語氣輕鬆幽默,仿佛是在和朋友聊天一般。他不僅提到了南巡的事情,還順便誇了一下自己的聖祖皇帝!

    說到乾隆皇帝南巡的原因,那可真是五花八門啊!首先,他說是奉母後遊覽名勝、省方問俗、考察“官方、戎政、河務、海防”,了解閭閻疾苦。這些當然都是事實啦,但咱們都知道,皇帝老兒的話不能全信,對吧?

    你想啊,那時候的局勢可是風起雲湧,六次南巡可不是鬧著玩的。乾隆帝那可是個有野心的皇帝,他才不會隻為了遊山玩水而去南巡呢!他巡幸江浙,還得從乾隆十六年才開始,以後又五下江南,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奉母覽勝?哼,這隻是出巡的一個小小目的罷了。

    乾隆帝那可是個聰明人,他心裏明鏡似的。江浙這地方啊,在清朝諸帝的心目中可是重中之重。為什麽呢?因為這裏是魚米之鄉,“財賦之區”,全國的經濟命脈啊!你想想看,江蘇、浙江兩省的田地、賦銀、賦糧數加起來,那可是占了全國的百分之十六、百分之二十九、百分之三十八!

    而且啊,鹽課也是個大頭。乾隆二十九年全國鹽課共銀三百八十餘萬兩,江浙就占了二百五十八萬餘兩,占鹽課總數百分之六十八!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數字啊!還有漕糧呢,每年運京供帝王後妃文武官員兵丁食用的四百萬石漕糧中,江浙占了二百五十七萬石,為漕糧總數的百分之六十四!

    所以說啊,乾隆帝南巡江浙,那可不僅僅是出於遊山玩水、奉母覽勝的目的。他是為了創立和鞏固“全盛之勢”而出巡的。這跟江浙的客觀環境和曆史及其在清政府統治者心目中的地位有著密切的關係。

    說到江蘇和浙江這兩個省份,真是讓人忍不住要拍手稱讚啊!這裏人文薈萃,才子佳人輩出,簡直就是全國的文化中心啊!

    你知道嗎,在清朝的時候,江浙地區的科舉考試成績可是響當當的。就拿順治朝來說吧,那時候舉行了八次殿試,結果有六名狀元都是江浙人!康熙二十一科就更不用說了,除了一個山東的鄧鍾嶽,其他十九個狀元全是江浙人!到了雍正朝,五個狀元中江浙人占了四個。乾隆年間那就更厲害了,二十七個狀元裏,江浙人占了二十一個!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數字啊!

    你想想看,這四朝皇上欽定的六十一個狀元中,江浙出了五十一個,占了總數的百分之八十三!這可不是吹的,這是實打實的成績啊!而且,不僅僅是狀元,榜眼、探花和二、三甲進士的情況也差不多。這也直接影響了大學士、九卿、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學政等職位的人選。你想想看,這麽多重要的職位都是江浙人擔任,這在全國可是獨一份啊!

    乾隆皇帝南巡江浙,那可不是鬧著玩的。他可是要親自去感受一下這個文化繁榮、人才輩出的地方啊!畢竟,對於一個皇帝來說,了解自己治下的文化繁榮和人才儲備情況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啊,乾隆帝南巡江浙,那可是有他自己的小算盤的!

    江蘇和浙江這兩個省份啊,在清朝前期可是明末遺民活動的中心呢!這些遺民啊,反清思想和行動一直都在延續,搞得朝廷頭疼不已。你知道嗎,文字獄在江浙地區也是特別多的,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你想想看,江浙地區在經濟上、政治上、文化上都具有特別突出的地位。這可不是我瞎說,是有事實依據的!朝廷要是想鞏固自己的統治,發展自己的“盛世”,那就必須牢牢地控製住江浙地區,把這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都充分利用起來。

    乾隆皇帝效仿皇祖六下江南,那可不是心血來潮。他可是有目的的!他就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發展自己的“盛世”,這才下定決心要南巡江浙的。畢竟,作為一個皇帝,他可不想讓自己的統治被那些反清思想和行動給破壞了。

    乾隆皇帝弘曆啊,他在乾隆十四年十月下達了巡幸江浙的諭旨後,就開始忙活起來了!他可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實現這個計劃啊!於是呢,他就一直催促臣僚們趕緊安排,別磨蹭。他還特地下了好幾次諭旨,告訴群臣們不要浪費民力擾亂民間。

    到了乾隆十五年正月二十九日,他又對軍機大臣下了諭旨:“朕巡幸江浙,就是要‘問俗觀風’,了解一下民間的生活和風土人情。清蹕所至,除道供應,有司不必太過費心,我已經多次降旨了。至於那些山林田野、民間塚墓,已經安厝很久了,隻要它們在道旁無礙於我們的行程,就不需要讓它們移徙。”哎呀,這乾隆皇帝可真是個細心的人啊!

    然後呢,同年三月十九日,閩浙總督喀爾吉善的折子到了京城。折子上說:“查勘禦道營盤處所的時候,我們發現南省的道路真是山水交錯,跟北地的平曠可不一樣。而且杭、嘉二府的道旁都是桑田,平原難得。我們跟向導大臣一起看了禦舟經過的河道,發現纖路最寬的也就一丈以上,有的還不到一丈呢!所以我們不敢要求太開闊,怕損壞了農田。營盤處所一定會仔細勘察,確保不礙民業。至於杭城西湖各名勝的陸路,我們也隻是修治平坦,不會開拓得太寬廣。”

    乾隆帝看了這個折子後,批示道:“知道了。總之要以務實、省事、避免浮議為要。”哎呀,這乾隆皇帝可真是個有智慧的人啊!他知道如何在維護皇家尊嚴的同時,盡量減少對百姓的幹擾。看來他南巡江浙的計劃肯定能順利進行啦!

    這乾隆皇帝真是聰明絕頂啊!不久前,他又看到了向導大臣努三、兆惠的奏折。這倆大臣在奏折裏說,從杭州過江到紹興禹陵、南鎮的那條路啊,河道窄得隻能容下一艘船,而且還得經過四十多座石橋,得拆毀一大半。他們還得在潮濕的地方安設營盤,這可真是難為他們了。

    這努三、兆惠兩位大臣啊,他們的責任就是保證禦道暢通、安全,讓皇上、太後能平安、舒適地遊覽、考察。遇到問題得及時解決,一般可不能因為這種小事去驚動聖上,那可是會被看作無能、失職或者欺擾至尊的,搞不好還會被懲處。那他們為什麽要冒著被罰的風險去奏呈這個難題呢?因為啊,他們所奏的含義可是很清楚的,至少有兩點十分明確:一是道路難行,這是在諫阻皇上巡幸浙江;二呢,如果非要前往,就得大興土木滋擾民間。

    這可真是給乾隆帝出了一道難題啊!要是就因為路不好走就停止巡幸吧,那他的出巡願望可就落空了,雄偉的目標可就達不到了。要是讓拆橋占用民地大建營盤吧,那又得騷擾民間,違背自己已經發過的諭旨。這可真是個難題啊!

    不過呢,乾隆皇帝可不是那種遇到事情就驚慌失措、胸無主見的庸君。他這時候剛過四十歲,身體還健壯得很,胸懷大誌,對個人享受看得也沒那麽重。所以啊,他經過一番思考,就找到了一個輕鬆解決這個難題的好辦法。

    他在乾隆十五年三月二十七日諭令軍機大臣說:“我第一次南巡,禹陵就在百餘裏之內,如果不親自去展奠,那就沒法表達我對先聖的崇敬和仰慕了。那些向導和地方官真是拘泥不知變通啊,居然還以水道容不下大船、旱地又難立營盤為理由來阻撓我。要是真按他們說的那樣做,那得拆毀幾十座橋啊!就算我回京之後讓他們都修好,那也得費一大筆錢,還得讓百姓們重新勞力,這哪裏符合我省方觀民的本意呢?我就經常在宮裏或者從高梁橋到金海之間駕小船遊玩,這小船寬不過幾尺,長不過一丈多,平橋都能直接過去,特別方便。咱們越中的河路既然那麽窄,那我白天出行都該駕小船就行了。那些石橋根本不用拆毀。”

    他還說:“原先打算安營的地方呢,就在那裏造一艘大船,專門用來晚上住宿。這樣就不必在旱地紮營了,既避免了潮濕,也避免了侍從們踐踏春花。”哎呀,瞧瞧這乾隆皇帝多聰明!原本看似無法逾越的大障礙,就這麽被他輕輕鬆鬆地解決了!

    乾隆十五年十月,閩浙總督喀爾吉善給乾隆皇帝送上了一份關於他南巡浙江的“大禮”——兩個讓人頭疼的問題。喀爾吉善在奏折中繪聲繪色地描述道:皇上啊,您明春南巡,可得小心了,浙江的杭、嘉兩郡那可是水鄉啊,湖啊、蕩啊、港啊、汊啊,都縱橫交錯著,像蜘蛛網一樣。從江南交界到杭州,陸路就隻有那條運河纖道,寬得跟咱們皇家的腰帶似的,才七八尺寬。您想想看,那些要用的東西和執事人員,要是都走陸路,那得挖廢多少老百姓的田園啊!

    於是呢,喀爾吉善這個狡猾的家夥就勘定了一條副河,打算讓什物和執事人員都走水路。他還特地提到,禦道兩旁本來應該站滿士兵保衛皇上,但浙省運河纖道窄得連站人的地方都沒有。他就想了個辦法,在兩岸的支河汊口各安幾名卡兵,到時候禁止人舟通行。如果實在沒有路的地方,那就不安兵站圍了。這樣一來,兩岸有村鎮居民的地方,就可以讓男女老少都跪伏瞻仰皇上的風采了。

    乾隆帝看了喀爾吉善的奏折後,於十月三十日批示道:“這個喀爾吉善,真是個會過日子的家夥!他想的這個辦法既省錢又省力,還能讓老百姓少受點罪。嗯,很是妥當之極!好樣的!不過啊,也不用太嚴格了,攔阻人舟的事情就不用太在意了。咱們這次南巡,主要還是要親民、愛民、與民同樂嘛!”看來乾隆皇帝對這個“省錢省力”的南巡方案很是滿意呢!

    乾隆十五年十一月十三日,總理行營王大臣和碩莊親王允祿等人,向乾隆皇帝呈上了一份關於明春南巡的詳細計劃。這計劃裏啊,包括了所需的兵丁、馬匹、船隻等等一係列瑣碎的事情,簡直就是一份“南巡大作戰”的藍圖啊!

    允祿等人在奏折中這樣寫道:“皇上啊,您南巡的時候,水路隨從的官兵是不是應該酌情減少一些呢?畢竟除了大臣等中途留住和已經欽派的隨從人員外,侍衛還是要分三班的。至於兵丁嘛,原本應該派八旗六百名、健銳營四百名,但是啊,皇上您想想,江浙這一路都是乘船,那些健銳兵好久沒操練了,要是上船了估計都分不清左右了,所以還是別派他們了吧!”

    看來允祿等人還是挺會過日子的,連兵丁都要精打細算。他們接著寫道:“等皇上到了江南登舟的時候,各處的官員人數也可以適量減少一些,隻要保證差使無誤就行了。其餘的人就都留在河北吧,也讓他們感受一下河北的風土人情。哦對了,還有前鋒、護軍等兵,也可以減派五百名,再加上江寧迎駕的二百名兵,這樣就足夠應付差使了。”

    這允祿還真是會打算盤啊,連兵力都要如此精細地調配。不過這也罷了,接下來他們又開始算起馬匹的賬來了:“江浙旱路所需的馬匹呢,除了禦馬用船載往之外,隨從人員的官馬就按照康熙時的例子,從地方上取用吧。具體怎麽分配呢?大臣一員用馬五匹,章京侍衛一員馬三匹,護軍、緊要執事人等用馬二匹,其餘的人就每兩人共用三匹馬。這些馬匹就從駐防、綠營官馬、驛馬裏麵預備,合計需要六千六百九十多匹馬。”

    說到這裏,允祿等人似乎還嫌不夠詳細,又補充道:“那些從徐家渡到直隸廠,從小五台到平山堂、高旻寺,從蘇州到靈崖、鄧尉、虎丘等地的非緊要差使人員,就都留在船上吧。大約需要備四千匹馬,另外呢,還要每十匹馬多備一匹以防萬一。至於船隻嘛,也不能太多否則就擁擠了。派出的大臣們或者每員給二隻或者一隻船;侍衛官員們就二三人一隻或者四五人一隻;拜唐阿兵丁們就八九人一隻或者十數人一隻。除了裝載物件的便民船二十五隻外還有統計沙飛、馬溜船四百四十隻。”

    最後啊允祿等人還不忘關心一下隨行官員的生活起居問題:“那些隨行的官員啊如果在十裏以內就可以回船住宿遠一點的呢就可以在附近的寺院或者歇店住宿。但是千萬別去占住民房啊這可是要影響咱們親民愛民的形象的!還有米糧柴草這些生活必需品呢就派地方官去招商在行營左右公平售買。”

    乾隆皇帝看了這份“南巡大作戰”的藍圖後表示很滿意於是就大筆一揮批準了這個計劃。這允祿等人啊還真是會過日子連南巡都能算出這麽一筆精細賬來!

    不久,兩江總督黃廷桂和閩浙總督喀爾吉善分別上奏,遵照朝廷的決策,他們已經準備了足夠的馬匹和各種必需品,準備將馬匹調往浙江協助救援。然而,總理行營王大臣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們認為,江蘇地區人口密度大,土地有限,難以安置和飼養過多的馬匹,因此請求朝廷再考慮減少江蘇地區備用的馬匹數量。同時,他們也建議,既然浙江已經準備了足夠的人夫和什物,原先提議的每十匹馬額外準備一匹的計劃可以相應地減少。乾隆皇帝考慮後,同意了他們的建議。

    此外,江寧將軍錫爾和兩江總督黃廷桂還奏請在乾隆皇帝巡幸期間,組織一場盛大的閱兵儀式,並預備了一千五百名滿兵和一千五百名漢兵參與操練。考慮到巡幸過程中需要賞賜的錢財,兩江總督黃廷桂還奏請暫時增加江蘇省內的鑄幣數量,以應對資金不足的問題。

    為了確保巡幸的順利進行,總理行營王大臣和江浙地區的官員們都在緊張地進行各項準備工作。一些王公大臣也被指定留在京城處理事務。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第一次巡幸江浙時,莊親王允祿、履親王允祹、和親王弘晝、大學士來保和史貽直被委派在京總理事務。而巡幸過程中的具體安排則由大學士、一等公傅恒負責管理。此後的五次南巡準備工作大體與此相似。

    整個籌備過程充滿了各種有趣的小插曲和故事。比如有一次,一位官員因為疏忽大意,誤將乾隆皇帝的禦船油漆成了紅色,結果被乾隆皇帝狠狠地訓斥了一頓。還有一次,乾隆皇帝在巡幸過程中突然想吃魚,結果發現所帶的食物中沒有魚。隨行官員們急中生智,趕緊派人到附近村莊采購,才滿足了乾隆皇帝的口腹之欲。這些小插曲都為整個巡幸過程增添了不少趣味和色彩。

    乾隆皇帝弘曆啊,他是那種特別喜歡模仿的人,尤其喜歡模仿他的皇祖康熙帝玄燁。這不,他聽說康熙帝六巡江浙,他也來湊熱鬧,搞了個六下江南。

    第一次呢,是乾隆十六年,那時候他可是興致勃勃的。從正月十三日就急吼吼地離開了京城,結果到了五月初三日,玩得不盡興,又帶著一幫人馬浩浩蕩蕩地回到了暢春園。

    第二次呢,是乾隆二十二年,這次他學聰明了,挑了個冬天去。一月十一日出發,四月二十六日就回到了圓明園,生怕玩太久凍壞了自己。

    第三次和第四次呢,都是春天去的。第三次是乾隆二十七年正月十二日至五月初四日,第四次是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六日至四月二十一日。這兩次啊,他都去了江寧(南京)、蘇州、杭州、揚州這些地方,玩得不亦樂乎。

    第五次和第六次呢,都是奉母後前往的。第五次是乾隆四十五年正月十二日至五月初九日,最後一次是乾隆四十九年正月二十一日至四月二十三日。這兩次啊,他還去了浙江的海寧縣,算是給自己的行程增加點新鮮感。

    這六次巡幸啊,雖然每次都去的地方不一樣,做的事情也五花八門,但大體上呢,都離不開這幾個方麵:吃喝玩樂、欣賞風景、祭拜神靈、還有微服私訪什麽的。總之呢,他老人家就是找個理由出去玩兒罷了!

    這乾隆皇帝可真是大手筆啊!他老人家一拍腦門兒,說啥都要去江浙地區旅遊一圈,順便還給老百姓減免了錢糧,這可是個大福利啊!

    在乾隆十六年正月初二日,皇帝大人就發話了:“我要去江浙地區巡遊,看看那裏的風土人情,順便給大家減減稅,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啊!”想當年江浙地區可是富得流油啊,這皇帝也是真懂享受,把那地方當成自己的度假勝地了。

    然後他就開始琢磨了:這個江浙地區的人呐,都是錢多得花不完的,他們交的稅可都是比別的省多得多了。這積欠的錢糧啊,雖然之前也給過他們緩征帶征的機會,但每年新舊都征,老百姓還是過得緊巴巴的。我這當皇帝的,也得為人民謀福利啊!

    於是皇帝大人一拍大腿,決定給江浙地區的江蘇和安徽免除積欠的地丁錢糧。這可是個大手筆啊,一下子就減免了江蘇的二百二十八萬餘兩和安徽的三十萬五千餘兩,簡直就是大赦天下啊!老百姓們聽了這個消息,估計都得樂開了花。

    當然啦,這浙江地區因為沒有積欠,皇帝大人也給他們減免了本年應征的地丁錢糧三十萬兩,這可是個實實在在的福利啊!直隸和山東這些地方呢,皇帝大人也大發慈悲,給他們蠲免了本年應征額賦的三分之一,還有山東欠穀九十七萬石餘。

    這皇帝大人可真是會玩啊,一邊旅遊一邊給大家發福利,這可真是讓人羨慕嫉妒恨啊!

    這乾隆皇帝不僅要處理國家大事,還要親自去江浙地區視察河工,這可是個大工程啊!

    江浙地區可是個水災頻發的地方,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被大水衝走,家破人亡。乾隆皇帝可是個心係百姓的好皇帝,他決心要治理好江浙的水災,讓老百姓過上安穩的日子。

    早在乾隆十六年第一次南巡的時候,他就向導大臣努三、兆惠提出了要親自視察八處重要的河工工程。這些工程可是關係到運道民生的大事啊,乾隆皇帝可不敢掉以輕心。

    在第一次南巡期間,乾隆皇帝就處理了好幾件有關河工的事情。江南河道總督高斌等人上奏說,高堰汛內的石工大壩、裏壩等處出現了問題,需要撥款修複。乾隆皇帝立刻批準了他們的請求。他還專門下了一道諭令,要求修建淮安石堤,以保障城北一帶的安全。這可是個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啊!

    乾隆皇帝還親自祭拜了禹陵,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他沿著蔣家壩堤岸視察,還下了專旨,製定了洪澤湖五壩的水誌,讓下遊的州縣免受水患之苦。他說:“洪澤湖上承清、淮、汝、潁諸水,匯為巨浸,所恃以保障者,惟高堰一堤,天然壩乃其尾閭,伏秋盛漲,輒開此壩洩之,而下遊諸州縣胥被其患。下遊居民深以開壩為懼,而河臣轉藉為防險秘鑰,二者恒相對持。”

    在南巡期間,乾隆皇帝還親自製定了治河之法,投入了巨額的帑銀,興辦了幾項大工程。他對河工的治理可是非常用心啊!他對河工更是下達了多次專旨,全力以赴地講求治河之法。他說:“六巡江浙,計民生之最要,莫如河工海防,凡一切補偏救弊因時製宜之方,亦既殫精勞思,夙夜講求,不惜數千百萬帑金,以蘄一勞永逸,為億兆生靈永遠安全之計。”

    經過乾隆皇帝的精心治理,江浙地區的河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他晚年時曾自豪地說:“茲幸南非河工,自開放新河之後,化險為平,海塘石工,依限告蕆。”

    這乾隆皇帝可真是個“好人”啊!他老人家南巡的時候,不僅關心老百姓的生計,還特別關心江浙地區的士紳們。對於那些退休了或者因為各種原因在家的大官兒,還有那些寫詩作賦的紳士們,他可是厚待有加啊!

    比如說這個陳世倌,他原本是個大官兒,做到了大學士的位置。可是後來因為寫錯了一道旨意,被皇帝撤職了,回家養老去了。乾隆皇帝覺得他雖然犯了錯,但也不是什麽大錯,所以在乾隆十五年的時候,又把他叫回京城,賞了他原來的官銜。這陳世倌可真是個幸運兒啊!

    還有這個沈德潛,他也是個退休的大官兒。乾隆皇帝覺得他雖然退休了,但畢竟是個老臣子,所以就特別恩準他繼續拿原來的俸祿。這沈德潛可真是個有福之人啊!

    還有這個楊凱,他以前因為犯錯被撤職了,但乾隆皇帝覺得他雖然被撤職了,但年紀還不算大,而且以前在軍隊裏也幹得不錯,所以就提拔他做了河南河北鎮的總兵。這楊凱可真是個鹹魚翻身啊!

    還有那些參加考試的舉人們,乾隆皇帝覺得他們這麽有才華,怎麽能埋沒了呢?於是就特賜他們舉人的身份,還給他們安排了內閣中書的工作。這些舉人們可真是個個前途無量啊!

    這乾隆皇帝可真是個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好皇帝啊!他對江浙地區的士紳們這麽厚待,想必這些士紳們也會感激涕零、誓死效忠了吧!

    說到閱兵啊,那可是咱們乾隆爺的一大愛好!記得那年乾隆十六年二月,乾隆皇帝老人家可是在蘇州、嘉興等地,搞了好幾次閱兵。三月的時候呢,他又轉戰杭州、江寧,繼續他的閱兵大業。這老頭子,真是精力旺盛啊!

    閱兵的時候呢,乾隆皇帝還不忘給官兵們發福利,賞賜了大量的銀米。你說他是不是個大方的好領導?不僅如此,他還寫了好幾首閱兵的詩來記錄這一盛況。其中一首就是在江寧閱兵時寫的。

    詩中寫道:“建業開牙駐禁軍,當年深意守惟勤。安時要不忘危日,詰武寧當視具文。八色旗分光耀旭,千行士氣厲淩雲。方行禹跡無非事,大烈欽承勗紹聞。”哎呀,這可真是文采飛揚啊!

    話說回來,這乾隆皇帝對閱兵的熱愛,可真是無人能敵啊!他不僅在各地巡遊閱兵,還寫詩記錄,真是個風雅又威武的皇帝啊!

    乾隆十六年二月二十二日,乾隆皇帝對江蘇地區的奢靡之風看不下去了,於是下達了一道諭旨,想要改變這種現狀。他說:“朕時常巡視四方,觀察風俗民情,留意官吏表現,每天都過得小心翼翼。三吳地區一直是我特別關注的地方。想當年,我的曾祖父康熙皇帝曾經六次南巡,如今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那些盛典仍然曆曆在目,民間歌謠也還在耳邊回響。

    “自從我進入江蘇以來,看到白發蒼蒼的老人和黃口小兒都爭先恐後地前來瞻仰我的風采,表達他們的愛戴之情,這份誠意實在令人感動。我已經多次降下恩澤,廣泛施舍,以回饋百姓的厚愛。

    “然而,我注意到大江南北地區土地肥沃,人口稠密,經過上百年的休養生息,戶口不斷增加,社會風氣也日趨浮華。人們紛紛追求奢華靡麗的生活方式,而樸實厚道的風氣卻逐漸消失。這種奢侈之風不僅損害了民間生計的正常秩序,也影響了社會的道德風尚。

    “因此,我決定要移風易俗,去除奢侈之弊,推崇樸實之風。這是各級官吏的責任所在,他們必須以實心行實政,切實履行教養百姓的職責。隻有這樣,才能讓社會風氣回歸正道,讓百姓過上更加康阜的生活。

    “同時,我還遊覽了許多名勝古跡,如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江寧機房、明臣王守仁的祠堂、尊文書院以及報恩寺、雨花台、靈穀寺、虎丘、西湖等景點。這些地方不僅有著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也讓我領略了江南地區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

    “通過六下江南的經曆,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官風民情和社會狀況。我興修河工、減免賦稅、革除弊端、宣揚聖恩等措施,爭取了江南地區縉紳士民的支持和擁護。這些舉措對於安定江浙地區、發展生產、創造‘全盛之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乾隆皇帝的這番話雖然有些自吹自擂的嫌疑,但也展現了他對江南地區的重視和關愛。同時,他的移風易俗之舉也讓人們看到了他治理國家的決心和魄力。在乾隆皇帝的治理下,江南地區逐漸擺脫了奢靡之風的困擾,社會風氣也日趨淳樸厚實。

    說到乾隆皇帝六次出巡這事兒,那可真是熱鬧得不得了!想象一下,大量的人員來回奔波,幾千匹馬嘶鳴著,上千隻船在江河裏穿梭,每次都得耗費四五個月的時間。這項“大差”可真是花了不少銀子,讓老百姓也跟著遭殃。

    雖然乾隆皇帝幾十次下諭,口口聲聲說一切費用由國庫來出,嚴禁騷擾地方百姓,要力求儉樸,不能奢侈浪費。但實際上呢?完全不是那麽回事兒!隨侍的大臣們一個個作威作福,地方官員更是巴結得不行,競相炫耀奢華,比拚誰更闊綽。結果六次下江南的舉動,浪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給民間帶來了嚴重的災難。

    就比如乾隆皇帝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巡幸江南時吧,他在杭州換乘小船之前,都是乘坐特製的安福艫,那可真是“舒服得不得了”。船上還有翔鳳艇作為備用,“已經非常便捷了”,可是呢,兩淮鹽政伊齡阿還讓鹽商們特意製造了寶連航禦舟給皇帝坐,結果被皇帝狠狠訓斥了一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