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宮鎖妃帝王恩:子兮傳

第二章、 以兵道斷政道,蘇起驚人言論(2/2)

    嬴離為了修水利,擱置太子之爭,不就是早已察覺出其中利害根本了嗎?然而當時我除了覺得他為民之心委實可貴之外,可曾想到這一層?

    今日若非小小年紀的蘇起,簡單一句讓我嗅出由兵道入政道之奧秘,我仍然想不到嬴離的先見之明!想到這裏,不由紅了臉。

    見到嬴離,見到蘇起,才知天外有天,才知英雄出少年也!

    那一刻,我竟心下惴惴不安起來。

    於是決定,由蘇起帶著我的手書,前往漠西城尋阿冉、莫梅。那封手書,是要請阿冉帶著二人,前去嬴國江川,協助嬴離修渠。

    而我,則獨自奔赴啟國鸞鳳山,一則,向師尊求書引薦嬴君,二則,心中困惑需要師尊提點。

    我原本計劃,是帶著蘇起一起尋到二人之後,兵分兩路,阿冉帶蘇起投奔嬴離。當然,我當日論斷並非是蘇起協助,而是讓嬴離代為多加磨礪,而我,則帶莫梅趕往啟國。

    然而現在我對自己頓悟之緩,心中蒙上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片刻也等不得,所以不得不臨時改變計劃。

    一番交代完,我自認為再無紕漏,便掃去心內陰霾,笑問蘇起:“起可能獨自擔此大事?”

    他察覺出此事重大,煞有介事道:“絕不辱命!”

    我讚許看他,小小年紀便如此有擔當,也放下心來,道:“那便好,能出千金買下這文章者,便是你要尋的人,可記住了......”

    他頷首,將我寫在粗製布匹上的《野有蔓草》懷揣好,一拱手,駕著馬車,片刻消失在視野之中!我牽過一匹在小鎮上買來的駿馬,躍身蹬上馬背,向另一方向絕塵而去。

    達到鸞鳳山,已是數日之後的黃昏。

    自山頂一眼望去,鍾靈毓秀的山峰好似一直展翅欲飛的銀色鳳凰,夕陽的光輝溫情的散在層巒疊嶂巍峨挺秀的山峰,山頂上陣陣輕風撲麵而來,卷起身後茅草屋簷角垂著的幾隻銅鈴,風聲中的銅鈴東搖西晃,發出並不規律的清脆低鳴。泛黃的茅草在金色陽光的映照下,枯朽的色彩亦變成淡紅色的鮮明。

    傾身在鸞鳳山絕壁的崖邊,俯瞰垂直的岩峰在視野中顯得孤高,怪異嶙峋的峭壁上孤零零一株枝幹彎曲的鬆樹,蒼翠的枝葉卻彰顯著不服輸的勁頭。仰天長望,周身綿綿的雲彩輕飄飄的蕩過頭頂,湧動著萬般詭異的味道。九天之上匯聚成單純色彩的它們,似乎和我一樣失了方向。

    負手而立,一身白色大襟斜領錦袍,袖口,領口處亦金線鑲邊,腰間佩戴燙金滾邊束腰帶,

    飾以方格紋,以此比喻法家剛正不阿之本義。

    六國亂世,禮崩樂壞,各家學派應時而生,在中原浩瀚廣袤的長河中百舸爭流,分庭抗禮。先師仲子,自幼好刑名之學,遊曆諸國數十年,認為人有趨利避害之本性,所以刑法是保障國人興功懼暴最有力的武器,隻有如此,有能實現興兵強國的目的,在各國長年累月的兼並戰爭中生存並且取得最終的勝利。因為先師仲子主張擯棄禮製,以法治治國,繼而自成一派,名曰:法家。

    當年自與父親辯兵道與王道之後,父親便不再刻意讓我修習兵法,並親自上山懇請仲子收我入門。後因先王後病故,耽誤了一年,來此間修學的時日,不多不少剛好十個寒暑。

    數年沒有回來,一草一木皆有一番親切之感。

    尚還在感受,身後堪堪傳來一聲幾位親切的呼喚:“呀,師姐回來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