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就靈 刮痧拔罐祛百病

正文 第10章 刮痧、拔罐治療常見病不用愁(3)(3/4)

    痛風

    痛風是一組嘌呤代謝紊亂所致的疾病。臨床特點為高尿酸血症伴痛風性急性關節炎反複發作,痛風石沉積,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和關節畸形,同時常累及腎髒,引起慢性間質性腎炎和尿酸結石形成。

    刮痧療法

    取穴:阿是穴、丘墟、太衝、太白、內庭、商丘。

    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適的體位。施術者找準穴位後,進行常規消毒,然後在所選穴位上均勻地塗抹刮痧油或潤膚乳。

    操作時,施術者一手持刮痧板,一手扶患者。用刮板棱角刮拭,先刮阿是穴,在依次刮丘墟、太衝、太白、內庭、商丘。

    拔罐療法

    取穴:阿是穴。

    操作方法:采用刺絡拔罐法。患者取臥位,施術者對阿是穴消毒,用七星針重叩至皮膚出血,注意要將紅腫處全部叩遍。立即加拔火罐,小關節處可用去底磨平之青黴素小瓶以抽氣法拔之。等瘀血出淨,取罐,用幹棉球擦去瘀血。每處每次宜拔出瘀血5~10毫升為宜。每周2次,4次為1個療程。

    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反複發作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關節病變特點為多發性,常同時累及多個關節,呈對稱性,局部紅、腫、熱、痛及壓痛,常侵犯大關節,如膝、踝、肩、髖、肘關節,遊走性疼痛,即一個關節炎症消退後另一個關節接著發病。

    刮痧療法

    取穴:督脈及兩側膀胱經(胸1~骶4)、肘關節、指關節、膝關節、趾關節。

    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適的體位。施術者找準穴位後,進行常規消毒,然後在所選穴位上均勻地塗抹刮痧油或潤膚乳。刮督脈及兩側膀胱經(胸1~骶4)、肘關節前後,揉指關節、膝關節前後、趾關節。

    拔罐療法

    取穴: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在背部的兩條側線、膈俞。

    操作方法:患者取俯臥位,充分暴露背部,施術者找準穴位,並進行常規消毒,將背部塗適量的凡士林,選擇大小適宜的火罐。一手持夾著酒精棉球的鑷子,一手持罐,將酒精棉球點燃後伸入罐內旋轉片刻,迅速將棉球抽出,即可將罐拔於穴位上。用閃火法將罐吸拔於背部膀胱經線上,采用輕吸緩推術,沿著膀胱經大杼至膀胱俞和督脈的大椎至命門來回推拉火罐,至皮膚出現紅色瘀血為止。每周2次,10次為1個療程。

    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變關節常出現明顯腫脹,伴以疼痛、壓痛和僵硬。病程較長,大多數可遷延多年,緩解和複發交替。反複發作後造成不可逆關節畸形。

    刮痧療法

    取穴:督脈及兩側膀胱經(胸1~骶4)、肘關節、指關節、膝關節、趾關節。

    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適的體位,施術者找準要刮部位後,進行常規消毒,然後均勻地塗抹刮痧油或潤膚乳。刮督脈及兩側膀胱經(胸1~骶4)、肘關節前後,揉指關節、膝關節前後、趾關節。

    拔罐療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