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就靈 刮痧拔罐祛百病

正文 第2章 刮痧、拔罐——最天然的國醫自療法(2)(1/4)

    四肢刮痧:舒筋通絡,氣血通暢

    刮拭方法:刮拭四肢采用長刮法,刮拭距離盡量長。遇到關節部位應抬板,不可重力強刮。

    四肢皮下如有不明包塊、感染、破潰、痣瘤等,刮拭時應避開。對下肢靜脈曲張和水腫患者,刮拭方向應從下往上。

    1.上肢內側:方向由上向下,尺澤可重刮。

    刮拭時均由腋窩開始,自內側前緣至後緣逐漸由上向下輕柔刮摩,次數為10.20次。但是上肢內側的皮膚比較薄嫩,因此刮拭的手法要輕,且次數不能過多,時間不可過長。

    2.上肢外側:方向由上向下,在肘關節處可作停頓,或分段刮至外關。刮拭時均由手指端開始,自外側前緣至後緣逐漸由下向上刮摩,手力可重。

    3.下肢內側:方向由上向下,經承扶至委中,由委中至跗陽,委中重刮。刮拭的時候力量要輕,持續的時間要短。

    4.下肢外側:方向由上向下,從環跳至膝陽關,陽陵泉至懸鍾。刮拭的時候均由髖關節部位開始,自外側前緣至後緣逐漸由上向下刮摩,手力可重,次數為10.20次。

    適應證:經常刮摩上肢部,可以疏通手指、手背、腕關節、前臂、肘關節,上肢麻木、疼痛、攣縮或軟弱無力,以及肌肉功能障礙、上肢癱瘓等病症。經常刮摩下肢部,可以疏通下肢各經脈脈氣,調和陰陽氣血,防治下肢各關節部位的麻木、疼痛以及下肢癱瘓等病症。

    膝關節刮痧:調和氣血,通調全身

    刮拭方法:膝關節的結構較為複雜,刮拭時宜用刮板棱角刮拭,以靈活掌握刮拭力度和方向,避免損傷膝關節。膝關節積水患者,不宜局部刮拭,可選取遠端穴位刮拭。膝關節後方、後下方刮拭時易起痧皰,宜輕刮。靜脈曲張及水腫患者,刮拭方向由下向上。

    1.膝眼部:用刮板棱角先點按膝眼凹陷處,然後向外刮出。

    2.膝關節前部:膝關節以上部分,從伏兔穴開始,經陰市刮至梁丘;膝關節以下部分,從犢鼻刮至足三裏。

    3.膝關節內側部:從血海刮至陰陵泉。

    4.膝關節外側部:從陽關刮至陽陵泉。

    5.膝關節後部:從殷門刮至委中、委陽,委中重刮。

    適應證:主治膝關節病變,如增生性膝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膝關節韌帶損傷、肌腱勞損、臏骨軟化等。另外刮拭膝關節對腰、背部、胃腸疾病也有治療作用。

    足底刮痧:緩解疲勞,增強免疫力

    刮拭方法:足部全息療法與中國針灸醫學以及古代中醫被視為同根源。足底反射區是一種簡便易行,療效顯著,無副作用的自我保健方法,尤其對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更有顯著作用,具體的足部全息理論十分複雜,在本書中不加詳細論述,隻簡述足底刮痧的具體操作。在進行足底刮拭時,根據全息反射原理,選取大腦、小腦、頸、生殖腺、腎上腺、脾髒、胃、心髒、膀胱等為重點刮拭區。從重點區開始刮拭,刮遍全足。

    適應證:刮拭足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重點刮拭以上各重點區,可以緩解所代表髒腑器官的疲勞,增強機體免疫力,還能使停留於足底的尿酸結晶和有害物質全麵移動,通過血液循環導入排泄係統,排出體外。通過刮拭足底,不僅使腳掌更加靈活,同時還可以使小腿、膝關節以及大腿相應震動,得到運動,從而鬆弛肌肉,舒筋活絡,達到全身保健的作用。

    刮痧療法適應證和禁忌證

    適應證

    刮痧療法可廣泛用於內、外、婦、兒等各科疾病的治療,也可用於美容和保健等方麵,其防治範圍與針灸療法和推拿療法類同。

    家庭常見疾病:感冒、發熱、咳嗽、肺炎、中暑、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頭痛、眩暈、暈厥、暈動症、高血壓、貧血、低血壓、糖尿病、甲亢、腦中風所致偏癱、麵癱、麵肌痙攣、三叉神經痛、腦力減退(健忘症)、心悸、失眠、神經衰弱、冠心病所致心絞痛、風濕性心髒病(風心病)、慢性肺源性心髒病(肺心病)、心肌炎;慢性肝炎、膽囊炎、黃疸、膽石症;急慢性胃腸炎、嘔吐、泄瀉、呃逆、菌痢、胃痛、胃下垂、腹痛、習慣性便秘、結腸炎;腰痛、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腎結石、慢性腎盂腎炎、遺精、陽痿、早泄、癃閉、膀胱炎、尿道炎、泌尿係結石、前列腺疾病、癔症、癲癇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