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

正文 第11章 秋三月,此謂容平(3)(2/3)

    寒露是每年公曆的10月8—9日,太陽移至黃經195°。這個時期的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麵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

    中國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此節氣中鴻雁列隊大舉南遷;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的蛤蜊,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第三候的“菊有黃華”是說在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人體的生理活動也開始調整以適應自然界的變化,確保體內的生理(陰陽)平衡,防止邪氣入侵。邪氣常從人體的七竅和四肢部位入侵。

    寒露以後,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感冒是此時最易發生的疾病。因此,要適時更衣,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其中最應警惕的便是心腦血管疾病,因為隨著氣溫降低,可使體表血管彈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使血壓升高,進而導致腦血管破裂出血。對有這類疾病的老人,應注意防寒,並進行適當的禦寒鍛煉,合理調節飲食,保持良好的心境,切忌發怒、急躁和抑鬱。

    在飲食上,此節氣養生以潤肺生津、健脾益胃為宜,應多食用芝麻、糯米、大米、蜂蜜、乳製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多食雞肉、鴨肉、牛肉、豬肝、魚、蝦、紅棗、山藥等以增強體質。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如果調養不當,人體會出現咽幹、鼻燥、皮膚幹燥等一係列的秋燥症狀。

    【寒露節氣的氣候變化】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白露節氣標誌著炎熱向涼爽的過渡,暑氣尚未完全消盡,早晨可見露珠晶瑩閃光;寒露的到來則預示著氣候由熱轉寒,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索。

    氣溫降得快:一場較強的冷空氣帶來的秋風、秋雨過後,溫度下降8—10℃已較常見。另外,寒露時,中國平均氣溫分布的地域差別明顯。海南氣溫可在25℃以上,而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區平均溫度甚至在0℃以下了。

    【寒露節氣的人體反應】

    易感冒:人體陽氣慢慢收斂,陰精開始潛藏於內,由於氣溫下降較快,感冒也容易流行。

    汗液蒸發快,陰氣盛:從中醫角度上說,寒露節氣時,自然界中的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這一時期人們的汗液蒸發較快,陰氣漸生,因而常出現皮膚幹燥、皺紋增多、口幹咽燥、幹咳少痰,甚至出現毛發脫落和大便秘結等症狀。

    【寒露節氣的養生原則】

    潤燥防病:從寒露時節起,雨水漸少,天氣幹燥,晝熱夜涼,是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加之這時氣候幹燥,容易引起身體器官的燥邪上火,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此時的氣候實際上是夏秋暑熱與秋涼幹燥的交替,最容易患上季節交換的感冒、發熱。

    寒露養生貴在和:寒露氣溫開始下降,空氣濕度也隨之下降,人體內陰陽也隨之發生改變。

    秋季處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因此,秋季養生在對精神情誌、飲食起居、運動導引等方麵進行調節時,應注重一個“和”字,即“調和陰陽”,並要結合“秋收”的特點進行養生保健。

    保持樂觀情緒:精神調養也不容忽視,由於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時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淒涼之感,出現情緒不穩、容易傷感的憂鬱心情。因此,此時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宣泄積鬱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