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味

第4章 我思,故我在(2)(1/3)

    歲月如流,就如日月當空,照著我們每一個人,但是每個人的生活都不一樣。——題記

    前段時間讀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和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另外也在散碎的讀馮唐的雜文集《活著活著就老了》。

    我一向不怎麽喜歡研讀外國著作,最主要的原因是考慮到人文等各種差異,即使讀的話也要配帶原著(這裏特指英語,因為其它的外文我一竅不通),尤其反感閱讀幹巴巴的翻譯作品。

    之所以會買全是譯文的《百年孤獨》是有原因的。

    原先隻是聽過有這麽一部外國書,一直沒怎麽關注,直到馬爾克斯病逝。關於他的辭世,一時轟動全世界,關於他的各種播報,鋪天蓋地,不少人以各種方式紛紛悼念,甚至,兩國總統公開悼念,和當年喬布斯死時有一拚。

    兩國元首為之悼念,全世界群眾對其追憶,可見死者身份不同凡響、地位舉足輕重,絕對是不折不扣的大人物。這才引起我的興趣,開始搜索與之相關的信息,最後忍不住買下了價格不菲的《百年孤獨》,盡管明知隻有中譯文。

    說實在的,雖是中文版,依然難讀更難懂,繞口別嘴的各種名字,難記易混,鬧得腦海一團混亂,有時張冠李戴,分不清話是誰說的、事是誰做的,這種情況下往往要把看過去的再翻回來,很是費勁,有時無心捋清頭緒,索性得過且過。

    據說,馬爾克斯經過百般醞釀,十八年磨一劍,才得以使《百年孤獨》問世。這話說得難免有些誇張,無論哪個圈,沒有水分就存在不了。

    “許多年之後,麵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這是《百年孤獨》的開篇。當時看這句話時,一眼即過,並沒什麽觸動和啟發,後來偶然在網上見到有人說,這句話的寫法妙處在於短短一句話就把過去、現在和未來綁在一塊。回頭一想,還真是那麽回事。至於馬爾克斯當時寫這句話時,是否想到這點,無從得知!

    像莫言那一輩兒的文人墨客看過《百年孤獨》後,深受其影響,他們最多的感受是:小說還能這麽寫!如今的我並無絲毫震撼,反倒覺得稀鬆平常,這和我學識尚淺以及後來出現不少類似的作品有扯不開的關係!

    從《百年孤獨》可看出,馬爾克斯顯然是經過精心布置、嚴密構思,進行了多方準備。在寫作風格上,與之大不相同的王小波顯得格外隨性或說隨意,像是想起什麽寫什麽。

    看王的小說,你看不出他斟詞酌句的刻意使用華麗辭藻,一切都顯得那麽自然、樸實,感覺就是真實的故事(這和他使用第一人稱不無關係)。

    寫生活,尤其是為人子方麵,王小波認識得相當透徹到位。

    在《三十而立》裏,他這樣寫到:“忽然我媽打電話來,叫我去吃午飯。這是必須要去的,不然她生我這兒子幹嘛?”

    在《革命時期的愛情》中,他又這般描述:“我爸爸把我狠揍了一頓以後,我開頭決定要恨他,後來一想,他是我爸爸,我吃他喝他,怎麽能恨他?”

    他用再平凡不過的樸實語言,將世間最真最深的情感表達的淋漓盡致,這也是天下子女應該努力的方向。

    讀了王小波的文章後,我不禁有了這樣的感歎:小說還能這麽寫!

    對於他的寫作模式,我承認駕馭不了,也不打算模仿他的套路,因為不光寫起來費勁,別人看起來也費勁,於我而言是這樣的。

    馬爾克斯,名利雙收,與世長辭,自然能含笑九泉;對於王小波的翹辮子,當時雖是鬱鬱而終,想必如今應該也能瞑目了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