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味

第3章 我思,故我在(1)(2/3)

    癡心父母古來多,沒有不愛兒女的父母,父母個個都不想拖累兒女,更不忍心成為孩子的累贅和負擔。出於對子女的愛,老人們對推銷人的言語信以為真,毫不吝嗇的掏腰包。正可謂可憐天下父母心。(在這裏,向那些利用這一點誘騙老人而獲利的小人送上深不可測的鄙視)

    對於母親買這些藥膏,本來我是想埋怨她一番,不過很快改了主意。我嘮家常似的把這類推銷唬人的手段說了,聽後,母親笑道:“還好錢不多。”

    雖然我請的兩天假外加一天休班有三天的時間,但我待在家的日子滿打滿算也超不過兩天。不得不說,我們把很多時間不得不都花在了路上。

    時間緊,任務重,有限的時間裏隻能做有限的事,論輕重緩急,有取有舍。

    那天回到家時已是下午兩三點鍾,走親訪友,時間不寬裕,索性去理個短平頭,也好精神抖擻的去參加婚禮。

    第二天上午去銀行辦業務,取號排隊。坐在等候區百無聊賴的等待,發現一群人說著什麽,從衣著打扮以及談論話題可知是村裏人來辦貸款業務,其中大都四五十歲的年紀,隻有一個年輕小夥——是帶頭的(像我父輩那代村裏人,文化程度不高,對於城裏的規矩不怎麽了解,像這種來銀行辦業務通常都會搭夥,另外選一個相對懂得多的人挑事)。

    年輕小夥給每人都取了一個號,然後就坐下來等叫號。他們顯得都很緊張,時不時的會拿起號碼條看一下,有的還會問一下年輕人,生怕會錯過似的,與那些著裝光鮮亮麗的人的那種淡定從容形成鮮明對比。他們乖乖的等號,沒有人插號越位,同為農村人,他們此時的狀態讓我感覺好像不是他們。

    在城裏,有些人嫌農村人沒素質,粗俗,不講文明,對於莊稼人的有些行為厭惡反感。對此,我們要換位思考,在農村生活慣了,便形成了一種行為方式和思想觀念,就如同在城裏住久了也會形成獨有的一套生活習慣。

    城裏有城裏的生活方式,鄉下有鄉下的生活法則。把城裏的那一套拿到農村,大家會把你當怪物,同樣,將農村的一套用在城裏,人們定會嗤之以鼻。

    再者,有些東西不是他們明知故犯,而是不知道,常言道“不知者無罪”。

    還有就是知道這些東西而沒有意識到其重要性,這種情況也會造成其不遵守。就拿闖紅燈來說,那些闖紅燈的人沒有體會到闖紅燈的危險性,如果經曆過闖紅燈導致的禍事,相信誰都不會再闖紅燈。

    生活中,學會換位思考,懂得設身處地的站在別人立場,那麽世界會變得更美好。

    在銀行辦完業務,回到家便馬不停蹄的前往我姐家。

    從酒店辭職後,一直都沒抽出時間去我姐家玩,一晃快三個月了。

    道路兩旁的麥田都成了金黃,我姐的小女兒都快上一年級了,我的小外甥調皮搗蛋的活蹦亂跳,不知季節的我暗歎時光的流淌。

    在從我姐家回來的路上,阿正(酒店同事,調到了工程部)打電話說傍晚一塊去李剛家,那時他還在班上,我說去酒店找他。

    到酒店後,我徑直奔向安保部,推開門,一個陌生人在看著監控,見我進來,他疑惑的望著我。我衝他笑了笑,他問我有何貴幹,我把我在酒店時的身份告訴了他。我望著監控畫麵呆看了一會,好像沒有我想看的,便抽身告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