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新聞實務

第七章 “傳統”新聞采寫與旅遊新聞采寫之比較(10)(3/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

    一、旅遊新聞的寫作要領

    1、主題的提煉

    這是寫好一篇新聞的關鍵前提。(參見“傳統”新聞寫作章節)

    另外,由於旅遊新聞的特點,它和“傳統”新聞的主題提煉還是有些區別的:首先從本質上說,旅遊新聞的“指導性”並不顯現,相對簡單;其次從內容上說,與旅遊相關的話題總是比較輕鬆愉快的;其三從表現形式上說,不管從標題﹑結構﹑內容或文字表達,都比較自由﹑活潑。因此,旅遊新聞的主題提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比“傳統”新聞主題的提煉來得簡單﹑容易。一般隻要就某項活動或者某個事件的本身關係去考慮就行了,無須太多的政治上的冥思苦想,或者太多的琢磨“上頭”的意思。

    但是,在大的政治方向﹑原則性問題上,要和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的利益保持高度的一致。這是中國新聞工作者必須遵循的基本政治紀律。

    例如:當前,黨中央高度重視旅遊市場中的新熱點――紅色旅遊,怎麽樣發揮紅色旅遊在八榮八恥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中的作用?這也是我們旅遊新聞報道中的要高度關注的熱點,要千方百計地把這樣嚴肅的時政報道和旅遊新聞的輕鬆﹑愉悅等特點統一起來。

    如下文:

    革命紀念地不容輕慢

    近日,兩則來自革命教育紀念地的消息引發了諸多網友的熱議:一是遊客在山東微山島鐵道遊擊隊紀念園照相攤點穿著侵華日軍的裝束,過一把“鬼子癮”;二是一家營銷策劃單位準備在今年10月7日夜晚,讓鄭州二七紀念塔在中國魔幻大師汪其魔的“魔杖”指揮下神秘消失。

    這兩則消息共同反映了:我國部分革命紀念地急功近利的商業炒作,淡化了以革命傳統教育為主題的嚴肅性。

    ……

    2、角度的選擇

    對於旅遊新聞來說,同樣的活動﹑同樣的主題,但角度把握不同的話,效果會大相徑庭。《中國旅遊報》浙江記者站的文瀟老師曾經因為寫了一篇角度與眾不同的《杭州,告訴世界什麽》的長篇通訊,而獲得了全國旅遊新聞的大獎,文中所涉及的杭州市旅委也被評為先進單位。文瀟老師也由此而成了各旅遊單位希冀寫大稿的專家了。

    好的角度,能使一篇原本平平的稿子光芒四射;角度不好,很好的題材也會陷於平庸。

    例如:2006年8月2日《中國旅遊報》第2版的《杭州農村遊,在回顧與思考中前行》,角度選得非常好,跳出了一般會議報道的窠巢。一個好的角度,硬是把一個簡單的會議消息寫成了不同凡響的深度報道。讀來很有新意,很有深度,給人一種本質的思考――農村遊,能走多遠?怎麽走會更好?

    杭州農村遊,在回顧與思考中前行

    文 瀟

    為進一步深入開展農村旅遊活動,推動杭州農村旅遊更快更好地發展,杭州市日前召開了農村旅遊主題說明會。會上,杭州市11個區、縣(市)旅遊局領導介紹了本地農村旅遊產品情況。旅遊集散中心、旅行社、自駕車組織、街道社區代表與各農村旅遊點進行了對接、交流。

    回顧:二十載農村遊漸成氣候

    杭州市農村旅遊至今已走過20多個年頭。回顧走過的曆程,可概括為幾個階段:

    一是萌芽階段。上世紀80年代,以富陽新沙島“農家樂”為主要代表。此階段以吃農家飯、體驗農事活動為主要特色,但規模小、投入少、文化內涵挖掘較淺,以農民自發為主。

    二是探索階段。90年代初,以桐廬的“女兒村”、“紅燈籠”為主要代表,主要依托農村自然資源,以休閑度假、民俗風情體驗為主要特色,融入了一定的文化內涵,出現了集體、公司經營模式,但整體規模不大,經營水平較低,產品單一。

    三是初具規模階段。90年代末至今,隨著杭州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杭州農村旅遊發展較為迅猛,出現了自然生態遊、鄉村休閑遊、農業觀光遊、農家度假遊、民俗文化遊等多種形式的旅遊產品,但在規劃布局、產品深度開發、特色性、規模化經營上尚存在不少問題。

    思考:成績麵前找出差距

    目前,杭州農村旅遊已成為該市旅遊的一個重要業態。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已擁有具備相當規模的農村旅遊點近百個,全市共有農村旅遊配套客房5000多間,床位約1.3萬張,餐飲可容納人數約3.5萬人。已推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4個;省級休閑漁業示範基地13個,“農家樂”特色示範村5個,星級鄉村旅遊點8個;市級鄉村旅遊示範點9個,休閑觀光農業旅遊示範單位27個。2005年全市農村旅遊接待境內外遊客近300萬人次,農村旅遊總收入約2億元。從事農村旅遊的農戶超千戶,從業人數達5000多人,帶動間接就業人員近3萬人。杭州農村旅遊占杭州旅遊業的比重和份額逐年上升,對旅遊業的貢獻率也不斷提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閱讀記錄(免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