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新聞實務

第七章 “傳統”新聞采寫與旅遊新聞采寫之比較(10)(1/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第七章 “傳統”新聞采寫與旅遊新聞采寫之比較(10)

    2、評論員文章

    評論員文章大都根據黨的方針政策,就當前政治生活和實際工作中的某一方麵,進行分析和評論,比社論的論述麵要小。可以是單獨的評論,也可以是配著新聞報道同時發表,起著總結經驗推廣典型指導一片的作用。

    這種評論文體在旅遊新聞中也是很少用的,“配著”新聞稿件以署名者的方式而不是“本報評論員”文章來發表。

    如下文:

    文物鑒定是起點旅遊開發為出路

    皖南古民居翠屏居要“遠嫁”到瑞典的消息,一經媒體報道,就在網絡上引發了讚成者和反對者的爭論。雙方各抒己見、唇槍舌劍,一時間好不熱鬧。……

    ……

    筆者認為,大多數讚成翠屏居“遠嫁”到瑞典的人們,並非大逆不道的敗家子,相反,正是因為他們熱愛著曆史遺存,才希望與其看到它們在國內無助地坍塌,還不如讓它們在國外得到最好的嗬護,同時還可以起到傳播中華文化的作用。……

    簡單的保留,不是真正的保護,突擊鑒定不能成為常態。筆者以為,文物管理部門應當積極、嚴格地做好文物普查和鑒定工作。

    ……

    3、短評

    短評是密切配合當前形勢和中心工作,一般論述一個範圍比較小的問題或某一重大問題的一個基本觀點,借以加深對重大問題宣傳的影響,或者是比較具體地指導實際部門的工作。有署名短評和不署名短評,署名短評一般都代表個人的觀點,不署名短評通常都代表編輯部集體意見,一般配合新聞報道發表,針對性﹑思想性和時效性都比較強。

    (這種評論文體在旅遊新聞中用得相對較多)

    4、編者按

    編者按是編者對所發表的文章和報道,進行提示評論或作補充說明的文字部分,大致分為政論性的和說明性的兩種。

    但在旅遊新聞裏,幾乎都是說明性的。如《群山爭雄金頂拔籌——峨眉旅遊演繹“中國第一山”》一文:

    編者按

    千座名山一座頂,自古登山重登頂。2006年6月18日,華藏寺恢複落成暨十方普賢聖像開光大典在峨眉山金頂隆重舉行。晨曦透過雲隙,投射於海拔3079米的十方普賢金像,暈出層層暖黃,華貴、聖潔、肅穆而動人心魄。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大力倡導和支持下,曆經三年蓄勢和精心打造,以重新亮相的新金頂為標誌,世界矚目的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峨眉山煥發出勃勃生機,一個極富詩意和文化高度的“中國第一山”形象呈現在世人麵前。

    5、雜文類評論

    “雜文”,顧名思義就是指那些文體並不清晰的“都不像”評論文,但它還是“記者依托新聞事實,以報道的事實為主,給予簡要﹑直接的分析評論,歸納、綜合、點評,使事實更為清晰、明朗、可以理解”的寫法,因此,它基本上屬於新聞的範疇。

    如下文:

    合力與活力

    濟南市、青島市、泰安市、淄博市、曲阜市5個城市是山東省旅遊的中堅,在全省的旅遊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每年8至9月,5城市的旅遊節慶會展活動都比較集中,但在時間上卻有衝突,在推廣促銷方麵也比較分散,沒有形成合力來吸引海內外遊客。5城市聯手形成山東旅遊大動脈後,不僅濃縮了山東旅遊的精華,而且將帶來極大的活力。在旅遊節慶、會展活動的時間安排上,一旦“彼此兼顧,首尾銜接”,將形成山東旅遊業的新品牌。

    好的品牌離不開好的策劃,良好的策劃和創意是品牌成功的關鍵。……

    ……

    ……因此,在旅遊業的發展和品牌推進過程中,唯有形成合力,才能帶來活力,才能做大做強,才能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

    另外一些“傳統”新聞評論體裁中涉及到的文體,如“專欄評論”﹑“記者述評”等旅遊新聞評論體裁中基本不出現的,就不再此贅述。

    四、深度報道

    深度報道是旅遊新聞裏用的最多的一種新聞體裁,這和深度報道的功能作用和旅遊新聞受眾關注度一致有關,不管是景區介紹也好,問題揭示也好,或者是旅遊體會,都希望能夠了解到更詳細的情況。

    在對旅遊新聞的”深度報道”概念做表述時,編者非常讚成陳作平在《新聞報道新思路》中的觀點:“深度報道沒有固定的格式,也不應過多地受篇幅長短的限製,隻要能從身曾反映新聞事實的真相,通訊特寫評論專稿調查報告等都可以寫成深度報道,即便是一條消息,隻要它立意高遠,對問題反映深刻,也可以看作是深度報道。”上述幾種通訊文體的例文,都充分地證明了這個觀點的客觀性和正確性。因為,這些例文幾乎都在回答“為什麽”和“怎麽樣”,這恰恰就是深度報道主要特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