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新聞實務

第七章 “傳統”新聞采寫與旅遊新聞采寫之比較(8)(1/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第七章 “傳統”新聞采寫與旅遊新聞采寫之比較(8)

    ● 專訪的選題很講究

    專訪的選題非常講究新聞性和現實針對性。人物專訪一般是當前公眾所關注的人物,問題專訪和學術專訪是針對回答當前公眾所關心的問題最具發言權的人物。

    ● 特別注重訪問現場的生動再現

    專題的訪談要給人以一種身臨其境的現場感,被訪人物的豐富表情要通過你的筆躍然紙上。例如:《“中國最難當的官”怎麽當?》中的一段現場再現“劉忠德的辦公室在北京東城文化部的一個院子裏。推開辦公室的房門,右側牆上貼著歌劇《八女投江》的海報,海報上有八女投江的雕塑,還有劉題寫的劇名。”

    ● 專訪一定要突出專題性

    專訪顧名思義就是圍繞某個重大核心問題展開的。因此,集中性﹑指向性和針對性都是很明確的,這樣才能體現出它的專題性。

    我們怎麽來寫好專訪?專訪采寫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是善於選準做專訪的時機和場所

    如把對地震是否能預報這個問題放在唐山地震30周年紀念日的“時機”,地點放在“近日,因一場地震和一則新聞報道,雲南省昭通市政府成了眾矢之的,境內外眾多媒體紛紛發表評論,網民也在論壇上痛斥‘昭通官僚’。”的昭通市地震現場,這樣的影響力會更大,關注度會更高,效果會更理想。

    二是善於挑選最合適的專訪對象

    如針對地震到底能否預報?選擇最有權威的國家地震研究所地震研究員;針對中國最難當的官員怎麽當,選擇國家原文化部部長;針對房地產政策,選擇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這樣的選擇無疑增強了通訊所表達信息的權威性﹑可信性。

    三是善於把握具有吸引力的“新聞由頭”

    如果把“雲南省昭通市發生地震後政府被百姓指責,政府解釋說,地震是不可預報的,並且是沒有權利進行預報,所以政府是沒有責任的。這種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有沒有科學依據?”這個問題作為央視新聞會客廳專訪的“新聞由頭”,效果肯定會很好——可以總結的東西更多,指導性會更強,甚至對防止某些不作為都會起一個製約性的警示作用。

    四是善於表現訪談的現場感

    比如在地震現場訪問專家;在書房訪問學者或學術問題;在生產現場訪問勞模等等,讓受眾和你一樣有現場效果,容易引起共鳴。

    五是寫好現場與人物

    通訊作品的感染力來自於記者對現場的真實﹑生動而有內涵的表述,因此,要把記者在采訪中的聰明﹑睿智表現在特定的環境裏,合適的話題、得當的談吐、生動活潑的氣氛等都在作品中得到很貼切的反映,這樣的新聞作品更具感染力,這一切都仰仗於寫好現場和人物這個前提。

    六是善於表現被采訪者的個性特色,增強談話的紀實性

    千萬不要用敘述﹑抒情﹑描寫﹑議論把自己的感受﹑曆史的背景﹑主觀的評價等做過多的渲染,這是專訪很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寫好了被訪者獨具個性的談話內容,把他(她)的精彩講話和獨到見解展現給觀眾聽眾和讀者,專訪就成功了,精彩出自於被訪者!當然,之前要熟悉被訪者的生平﹑學術背景﹑性格脾氣﹑興趣愛好等等情況,有利於采訪時產生共鳴並達到和諧。

    - 關於通訊大家族裏的其他文體

    新聞小故事、巡禮、花絮,還有“劄記”、“手記”、“目擊記”、“透視”、“觀察”和“對話”等文體,我們在前麵的章節裏已有涉及,基本方法和技巧在學好通訊的六種文體以後,是可以觸類旁通的,因此,本章節不再贅述。

    - 通訊與消息的區別

    從報道的內容來看:消息概括,簡要;通訊則比較詳細,深入。

    從報道的時間性來看:消息要求迅速及時,要抓“活魚”;通訊也要注意時效,但相對來說,在時間性上要求不如消息那麽嚴格。

    從報道的結構上來看:消息一般有比較穩定的結構,而通訊的文體結構則形式多樣,比較靈活。

    從報道的表現方法上來看:消息一般以敘述為主,輔以描寫或議論;通訊可以敘述、描寫、議論、抒情兼而有之,甚至可適當借鑒文學藝術等領域內其他形式的表現方法。

    要求:采寫通訊時一定要注意——主題要正確、鮮明、集中、深刻;結構布局要為表現主題服務;角度新穎,材料精當,以事見人,敘事生動。

    3、新聞評論

    新聞評論是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媒介對最新發生的新聞事件所發表的意見和看法的文章,是新聞體裁裏麵的另一種形式。

    新聞評論是對某一新聞事件或者人們關心的某一問題的論述分析說理,用以直接表明作者和報紙編輯部的意見及主張,反映輿論和引導輿論,從而影響讀者的思想和行為。它以新聞提供的事實為由,以評為主,由點到麵,深刻分析和評述新聞事件背後的問題,被稱之謂“報紙的旗幟和靈魂”,在報紙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⑴新聞評論的特點

    ● 新聞評論具有鮮明的論說特點

    “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說,如果是重要的帶指導性質的,總得要提出一個什麽問題,接著加以分析,然後綜合起來,指明問題的性質,給以解決的辦法。”(《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796頁)新聞評論就是這樣一種具有鮮明論說特點的新聞文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