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新聞實務

第三章 “傳統”新聞的發展曆史和發展軌跡(2)(1/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第三章  “傳統”新聞的發展曆史和發展軌跡(2)

    第二節   中國近代新聞活動

    近代新聞業是適應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而產生的新聞機構,是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信息交流的需要而出現的,是專門從事新聞的社會機構,是社會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新聞記者第一次成為吃新聞飯的專門人才。

    一、近代外國新聞事業的傳入

    19世紀初葉,先後經曆了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社會迅速發展,並逐步對外擴張。以英國為首的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在統治了印度、侵占了緬甸、挺進了印度支那地區後,將侵略的目標盯在中國。從1815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前,外國人在中國出版了中文報刊80多種、外文報刊130多種,基本上壟斷了當時中國的新聞出版事業,形成了中國新聞事業史上一個特殊的曆史時期。

    1、傳教士報刊活動

    早期來華的傳教士為了迅速地在中國傳播其思想,首先利用了報刊這一媒介手段,於是出現了最早的一批近代中文報刊。代表報刊有以下幾種:

    《察世俗每月統計傳》

    1815年8月5日,第一家中文近代報刊《察世俗每月統計傳》在馬六甲創刊。創辦人是英國基督教傳教士馬禮遜和米憐。這是一份較純粹的宗教刊物,“以闡發基督教義為根本要務。” 《察世俗每月統計傳》標誌著傳教士早期的辦報活動。

    《察世俗每月統計傳》的特點是:很注意宣傳策略;很注意宣傳方法;有明確的讀者觀念;文體多種多樣;采用雕版印刷。

    《東西洋考每月統計傳》

    1833年8月1日,普魯士傳教士郭士立在廣州創辦《東西洋考每月統計傳》。郭士立是一個有強烈政治意識的傳教士,他坦言:“它的出版意圖,就是要使中國人認識我們的工藝、科學和道義,從而清除他們那種高傲和排外觀念。”明確表示:“這個月刊是為維護廣州和澳門的外國公民的利益而開辦的”。《東西洋考每月統計傳》標誌著傳教士辦報活動的變化。

    《東西洋考每月統計傳》的特點是:為帝國主義入侵中國服務;刊物的內容有了很大的變化,科學文化知識占主導地位,另有讓中國人接受的倫理道德、宣傳西方文明,目的是讓中國人按照他們的行為習慣接納他們;新聞在此得到重視,對現實問題、時事政治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每期都設有新聞專欄,轉載中外報紙的內容;在報紙上刊登有關新聞學的論文,介紹西方報紙的起源、狀況和新聞自由的法律製度;雕版印刷,線裝書式,刊期相同,名稱相近。

    《萬國公報》

    鴉片戰爭以後,外國人在中國的報刊活動迅速發展,這一時期出現了有較大影響的傳教士報刊,最典型的是《萬國公報》。是美國傳教士林樂知於1868年9月5日在上海創辦的一份周刊,1907年停刊,曆時近40年,出版966期,是傳教士所辦中文報刊中曆史最長、發行最廣、影響最大的一種。

    《萬國公報》的特點是:第一份以時事政治為主的綜合性刊物;對國內官員士大夫的影響很大;是傳教士所辦中文報刊中曆史最長、發行最廣、影響最大的一種。

    2、中文商業報紙的崛起

    鴉片戰爭之後,西方各國的對外貿易不斷擴大,外國商人大量湧入中國,社會對商業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於是,在一些重要城市出現了商業性報紙。

    《香港船頭貨價紙》

    這是中國最早的一份商業性報紙,約在1858年,出現在香港。由香港英文日報《子子剌報》主辦,周三刊,逢周二、周四、周六印發,以香港鋪戶為發行對象,主要刊登行情、船期、廣告和少量新聞。

    《香港船頭貨價紙》的特點是:刊期大大地縮短;篇幅呈單頁化;內容比較單一,多以商情、廣告為核心,附帶新聞,少有言論。

    《申報》

    1872年4月30日,由英國商人美查在上海正式創刊。主要表現為報紙向日報演變,呈現出綜合化的特點,並且出現本土化的傾向。《申報》的出現是商業報紙綜合化發展的開始。

    《申報》的特點是:公開宣稱自己辦報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有著更為明確的市場意義;引領商業性報紙向日報化發展;引領商業報紙向綜合化發展;凸現近代報紙的中國化,從主筆到經營報務幾乎都是中國人;注意文化事業的發展;高度重視新聞報道——廣招訪員(記者)、遇重大事件即派訪員前往采訪、不遺餘力地深挖新聞並連續報道、開辟電報線路的新聞專電。這為後來《申報》成為有全國影響的大報打下了基礎,中國近代報紙的基本模式也由此定型。

    3、外文報刊

    隨著中國國門的逐步被打開,進入中國的外國人日漸增多,他們為了了解中國的情況,加強相互間的聯係,交流在華活動經驗和對付清政府的措施,在中國創辦了大批外文報刊,發展速度比中文報刊的快。鴉片戰爭前,中文報刊包括在南洋出版的在內,也隻有6種,而外文報刊則有17種左右。戰後,外文報刊發展的速度更為迅速,至1894年,外文報刊已達80餘種。其中不少報刊長期出版,有的甚至達到百年以上。最先出版的是葡文報紙,然後相繼出版了英文報紙、法文報紙、德文報紙和日文報紙。

    《蜜蜂華報》  是1822年9月12日,在澳門創刊的第一家葡文報紙,由葡萄牙執政黨創辦,為周刊。是中國境內第一家外文報紙。

    《廣州記錄報》 是1827年11月,由英國鴉片商人馬地臣在廣州創刊的第一家英文報紙。

    《上海新聞》和《上海差報》 是1870年—1872年間,法國官方思想和政治的傳遞者在上海創辦的最早的法文報紙。

    《德文新報》 1886年1月在上海創刊,是最早出版的德文報刊,以德國在華僑民為主要發行對象。

    《上海新聞》、《上海時報》、《上海周報》 最早的日文報刊,於1890年——1894年間在上海創辦。

    隨著外國報刊向中國腹地的擴張,英文報紙也逐步在京津地區及廈門、漢口等沿海、沿江城市出現。

    外報作為殖民主義的伴隨物,它的作用是兩方麵的,一方麵這些外國報刊勿容置疑地打上了侵略性的印記;另外一方麵,它們作為中國第一批近代報刊,在中國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如各類報紙都應擁有自己辦報宗旨的觀念;在重視新聞采訪與寫作、報紙的版式設計和編輯業務上,都有了明顯的進步。這些對於文化交流的促進、對於自然科學知識的啟蒙、對於促進中國新聞事業的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新聞觀念和新聞實踐方麵影響了中國近代報業。

    4、外國通訊社的出現

    根據1870年路透社、哈瓦斯社和沃爾夫通訊社三家分割世界新聞市場的協議,中國屬於路透社的壟斷領域。

    1872年,英國路透社在上海建立路透社遠東分社,這是在中國最早的外國通訊社。先後向英文報紙、中文報紙發稿。一直到1934年與“中央通訊社”簽約,路透社才放棄在華的直接發稿權。

    二、中國近代民族報業萌芽

    國人最早接觸近代報刊的人,是為第一批傳教士報刊工作的印刷工人。他們不但做刻印工作,還寫些短文,但不能在新聞領域真正產生作用。真正產生作用並引起新聞史研究者注意的是林則徐和魏源。

    1、國人早期與外報的接觸及辦報構想

    傳教士報刊的進入中國,使國人有機會接觸近代報業的運作,也引起了一批有識之士的關注,外報的進入為國人接觸近代報刊打下基礎。1839年3月,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赴廣州辦理“夷務”,查禁鴉片。在實地調查過程中,發現“夷人刊印之新聞紙”能提供不少情況,因此,“展轉購得新聞紙,密為譯出”。整理成冊後,供自己和同僚作了解夷情的重要參考。還將部分譯稿加工整理呈送道光皇帝閱覽。中國人第一次成功地利用了近代報刊這一新生事物為自己服務。

    魏源繼承和發展了林則徐的思想,依據林則徐翻譯的材料和其他文獻,編著了著名的《海國圖治》一書,提出“師夷之長技以製夷”的觀點。並發展為“知己知彼,可款可戰,匪正奚方,孰醫暝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