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爭

第一卷 金鱗豈是池中物 第十一章 相見恨晚(1/3)

    今兒李玉成算是深刻感受了一回何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聽了張小午的話,李玉成隻感覺到幸福來得太突然,這會兒看李景通的眼神兒也變了。於是,李玉成覺得自己和李景通之間的談話不能再這麽可有可無下去了,當機立斷,換上一副深沉而彬彬有禮的姿態,眼神瞟向廣祁山之外,四五度角仰望天空,用略顯低沉的聲音道: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想我輩讀書人,十年寒窗,隻與青燈相伴,隻與聖人書為師為友,為的不過是貢舉入仕,一展平生所學,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奈何到廣陵十年,仍不見大唐有貢舉,實在是心底寒透,又因為生活所迫,不得不為五鬥米折腰,和同伴一起開了酒樓,一雙本來隻是握筆的手,竟然沾上了黃白之物,實在是有辱斯文,無顏麵對列祖列宗。每每念及於此,無不捶胸頓足,涕泗橫流,然現實如此,某隻能寄情山水,聊以自慰。前日初見仁兄,儀表不凡,儒雅之氣甚重,便知仁兄必是詩書世家,定然文采斐然,本想與君坐而論道,然兩次相會,君卻都隻與某說那黃白之物,真是令某痛徹心腑,不能自已啊!嗚呼哀哉,可悲,可歎!”

    李玉成一席話說得差點兒就要聲淚俱下,怎一個慘字了得,動情之處,讓人不能不為之動容。想李玉成前世那可是著名影星,金馬影帝什麽的都是唾手可得,演技何時差了去?

    再者而言,李玉成這一番話,說的是文采斐然,開頭盜用的元代一句詩便是後世的千古名言,更不用說張載那句話,絕對是不能不讓擁有文人情懷的李景通感到振聾發聵。更妙的地方在於,李玉成說李景通必是詩書世家,這一記馬屁拍的不著痕跡,卻令李景通不得不十分受用。

    這番話,要是放在一般人那裏,不定會有什麽效果,說不得還被道一聲矯情,但李景通是誰?是浪漫主義理想主義文人呐,好的就是這一口,他怎能不中招?

    果然,李景通聽罷李玉成這席話,也不覺得他突然,深深為李玉成的文采和赤子之心所折服,再者他本為南唐齊王,實際上的太子,將來的皇帝,得知李玉成因為南唐無貢舉而才學被埋沒,如何能不感觸頗深,有自責之意?像李景通這麽驕傲的人,對一般庶人自然有疏離感,但是對於飽學之士,便隻會生出親近之感,五代畢竟不比兩漢兩晉,門閥之風沒有那麽濃烈,要不然他身邊也不會聚集了那麽多從中原南逃的文人儒士。

    “今日聽君一席話,孤感觸良深,是大唐辜負了先生,先生如此有才,不該被埋沒在市井中啊!”李景通拉著李玉成的手,動情道。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李兄這兩句話,必能傳頌千古,在下佩服!”不知何時,那白巾白袍的折扇士子,來到了李景通身後,這時候也忍不住插話道。

    “是你?”李玉成認出這人便是當日送走娥皇之後,與自己在一品閣門前對話的士子。

    “這廂有禮了。”士子拱手一禮。

    “幸會,幸會。”李玉成連忙還禮。

    “你們二位認識?”李景通驚異道。

    “有過一麵之緣,著實是知其人,卻不知其名。”李玉成笑道。

    “哦,原來如此。”李景通了然,隨即扮起中間人的角色來,“孤來給你介紹,這是中原名士王樸,孤也是昨日才與君相識。”說著不好意思的看向李玉成,“閣下恕罪,孤還不知閣下如何稱呼?”

    “孤?”李玉成知道火候已到,便不再裝傻,立即拜下行了大禮,“草民李玉成,拜見齊王殿下!”

    “李先生何必多禮,快快起來,咱們以文相交,切不可拘於俗禮。”李景通扶起李玉成,想起李玉成方才的話,於是欣然提議:“李先生,王先生,今日我三人便在這廣祁山,坐而論道,以文會友,如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