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風華

第384章 文正不正(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大唐帝國三台六部二十四司,中書、門下、尚書三台。

    尚書台下轄六部,尚書令為尚書台最高長官,如果說尚書台六部是展開具體行動的手足,那麽中書台便是帝國的大腦,以帝國國相為首,協助天子商定國策戰略,掌握機密要政,確定帝國的大政方略。

    門下台是三台中的內侍署台,負責審核傳達政令,對中書台製定的方略進行審核分析,確定可行性,甚至有權對中書台議定的政略進行刪改甚至否定,實際上就是對權勢過大的中書台的製約。

    立國至今,門下台雖然有否定中書台政令的權力,但中書台往往都是按照皇帝的意思製定政略,通常是得到皇帝的準許才會頒令,到了門下台,無非是走一個過場,中書台確定的政令,幾乎都可以順暢地通過門下台而傳達到尚書台的六部衙門進行實施。

    門下台除了製約中書台,此外還負責宮中十六監,門下台的最高長官門下令又稱侍中,一直都是由宮中大太監擔任。

    自大唐立國以來,三台之中,以內侍太監為主的門下台力量一直都很虛弱,遠不能與中書台和尚書台相庭抗理。

    但聖後夏侯登基之後,這十幾年來,在聖後的支持下,門下台一改曾經虛弱之態,日漸強勢。

    聖人設立紫衣監,監察百官,此外更是設立北院,掣肘了戶部,這兩大衙門是聖人十分倚重的兩把利劍,都隸屬於門下台,隨著這兩大衙門羽翼豐滿,在朝中的力量日益壯大,門下台自然也是水漲船高,權勢日盛。

    實際上立國之初,除中書、門下和尚書三台之外,另外還設有兩台,隻是這兩台相較而言,權力有限,非帝國中樞,所以不能與權柄極重的三台相提並論。

    這兩台分別是秘書台和內侍台。

    內侍台負責內廷的侍奉,不參與國家大事,由宮內太監掌權。

    帝國初期,門下台除了有公眾宦官,卻也有外庭官員在其中,如此內部頗有爭鬥,太宗之時,廢獨立的內侍台,並入門下台。

    而秘書台卻是擔當國家的文檔書冊整理工作。

    秘書台最高長官是秘書監,下有秘書丞、秘書郎、校書郎等官員,分類頗為細致,有國史修撰、天文曆法、名經顧問、地理雜談等等科目,皇帝所下的每一道旨意,在秘書台也都有專門的存檔。

    秘書台權威言輕,也正因如此,秘書台的官員往往都是遠離朝中爭鬥,能夠平安為官,而官員的升遷,比之其他官署通常都要困難許多,隻要不出太大差錯,官位通常不會有太大變化,在這裏要升官,熬的是資曆,所以如果沒有什麽意外,一個秘書郎要升到秘書丞,沒個十年八年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作為直接是行政令的尚書台,六部卻並非鐵板一塊。

    聖人登基之後,大肆任用內宮太監,這也導致自大唐立國以來,門下台終於擁有與中書台針鋒相對的力量,而六部衙門卻也為了各自利益,各自站隊。

    大唐武宗文韜武略,為帝國開疆擴土,喜歡根據戰場的形勢召集一些愛將商討軍務,因此而設立了負責軍略的南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