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管理決竅

正文 第27章 吸收與排斥

磁鐵的正負極,異性相吸,同性相斥。但是也有一說“物以類聚”,思想相同的兩個人,就能相互融和、相互吸引。 “水火不容”,水和火雖然互不兼容、互相排斥,但是從物理學上來說,水中有火,火中有水,“水火同源”的時候,也不是絕對不能同在一起,也不見得互相排斥。 地、水、火、風,稱為“四大”。四大不調,就會離散,就會生病;猶如思想不同,當然就會相互排斥。 萬物有相互吸收的功能,固然很好;相互排斥,各司共用,也不一定不好。就如塑料袋與海綿,有的人的性格像塑料袋,有的人的性格像海綿。 器官移植最怕排斥,但是也有不排斥的器官。等於有的人好聽讒言,但也有的人不好聽讒言。好聽有好聽的因果,不好聽有不好聽的緣由,所以吸收與排斥,各自有其因果關係,不一定要處處相同。 有的人同行是冤家,但也有的人同行是至親好友,不要把同與不同看得太嚴重。當然,最好的結果是“同中存異,異中求同”;如果不能,就讓他“撒旦的歸於撒旦,上帝的歸於上帝”。 有的人聽到忠言勸告,就會如獲至寶,給予對方萬分的感謝;也有的人聽到一些勸諫、指教,就如芒刺在背,如梗在喉,感到渾身不自在,甚至忿忿不平,產生疑嫉,與對方斷絕交往。 人間有很多東西,是我們應該要吸收的,例如知識、技術、善言、慈悲、道德,一生能吸收,愈多愈好;應該要排斥的,如是非、惡習、懶惰,凡是染汙的都應該要排斥。 善人對善言,都能吸收,對惡言就會排斥;惡人對壞話,就能吸收,對好話,反生排斥。所以我們應該吸收人間的善言、善語、善事;排斥惡言、粗言、妄言。 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前,吸收婆羅門的教義;自古以來的聖賢、仁人君子,對知識凡是好的,都要吸收,不好的都要排斥。當吸收,則吸收;當排斥,則排斥。當得做海綿的時候,就做海綿;當得做塑料袋的時候,就做塑料袋。人應該建設能吸收、能排斥的觀念,才能過一個中道的人生。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