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管理決竅

正文 第5章 明鏡

在古今的官員當中,對民間的冤情能夠給予申訴、平反的人,大家就稱讚他“明鏡高懸”。宋朝的包拯,民曰“包青天”,就是一個例子。 鏡子有典範之義,有映照之義,有警惕之義,有考察之義。當有人向你學習,就稱“跟你借鏡”;別人受了你的教言,就說謝謝你的“鏡戒”,具有教誨、訓示的意思。 明鏡有多種用途,如三重明鏡、汽車後視鏡、公路轉彎處的凹凸鏡、觀察微小物的顯微鏡、透視裏層的透視鏡、觀看遠物的望遠鏡、明白光色深淺的濾光鏡,以及老年人的老花眼鏡,醫療用的內視鏡、照胃鏡,甚至用於鑒察人心的照妖鏡等。 有一些知名的藝人,在各種表演中,麵對攝影機,假如特別出眾,大家就說他很上鏡頭。我們對於一個人、一件事,感到失望,或出乎意料之外,就說“跌破眼鏡”。有時自怨自艾,自己怨歎自己做人兩麵不討好,就說“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 湖水寂靜不起波浪,則說“湖麵如鏡”,清澈照人。鏡子裏的東西,雖然是外物映照後所呈現的本來形象,但常被喻為不實之物。所謂“鏡花水月”,就像海市蜃樓一樣,不具真實的意義。 其實,世間上的事事物物,就如古書小說的《鏡花緣》所寫,盡管你多少爭執、多少計較,到最後不過如夢幻泡影,就像鏡花一樣,隻是一場過眼雲煙,實在不值得執著、計較。 真正的鏡子,就是我們的心。所謂“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即使是三重明鏡,如果鏡麵落滿了塵垢,也不能顯現出本來的麵目。所以我們要勤於用心拂拭,讓心地光明,能夠把是非善惡、輕重好壞,分得清清楚楚,才是心如明鏡! 過去佛陀住世時,須達長者的媳婦玉耶女,生性貢高我慢,是一位驕慢的女子。有一天,佛陀拿了一麵鏡子給她,告訴她說:“一般的鏡子隻照外貌,我的鏡子能夠照心。”玉耶女接過鏡子,一看,過去自恃嬌美,如今一照,才知內心醜陋無比。 唐太宗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所以,我們應該時常用照心的鏡子鑒照自己,如此,雖不成佛,也如同自己具備了大圓鏡智!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